第06版: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讲述履职故事 畅谈发展心声
心系民情民意 积极建言献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委员通道
讲述履职故事 畅谈发展心声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赵文静 李丽君 赵柳影 文 丁友明 图

昨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正式开启,6名政协委员围绕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创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畅谈履职心声。

集中资源力量 决战脱贫攻坚

——访省政协委员郭奎立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目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还有哪些硬骨头?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郭奎立用了两个数据来解读。

“第一个数据是35万。目前为止,我省还有35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其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比例高达84.3%。”郭奎立说,2020年,将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资源,打一场攻克深度贫困的歼灭战,切实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到年底全部脱贫,一人不落。

第二个数据是651万。目前为止,我省已经实现了6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如何巩固成果、防返贫呢?郭奎立认为,主要靠产业,要帮助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同时,2020年,还要加强对返贫的监测,一旦发现有脱贫人口返贫要及时纳入管理、进行帮扶。

“2020年的脱贫攻坚战,注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战役,实现圆满收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郭奎立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扶贫工作。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访省政协委员苗树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提出,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怎样才能讲好红色故事?在省政协委员、省社科联副主席苗树群看来,讲好红色故事,要有好的形式,好的阵地和队伍。

“讲好红色故事,首先要有好的形式,就是要符合时代,贴近生活的表达。去年我提交了一份提案《让地铁成为城市流动的文脉》,得到了郑州地铁集团的积极回应。我们共同策划了‘好家风好家训’专列,把孔子、孟子、钱学森、焦裕禄等40位先进典型人物的家训、名言贴进了地铁5号线的列车里。”苗树群认为,好的形式是生动的,也是润物细无声的。

“讲好红色故事,还需要有阵地和队伍。我们有96个省级社科普及基地,还有一大批市级的社科普及基地。”苗树群坦言,有了这些好的形式、载体、阵地、队伍,红色基因的传承就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讲好英雄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社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期待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中原儿女不断前行的力量。”苗树群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和人才

——访省政协委员魏蒙关

不久前,为环保公益事业打响的“西兰花之战”备受关注。河南农业大学因为这个活动提供了优质的西兰花,也受到网友的关注。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说,其实,农大不仅仅是对公益活动大力支持,多年来还坚守初心,一直把服务三农、乡村振兴作为农大人的担当和使命。

“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而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就在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魏蒙关说,省里前不久刚刚表彰了第七届道德模范,我们学校高致明老师成为十名受表彰的模范之一。高老师是标准的“泥腿子”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帮助农民种植中药材,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被农民称作八百里伏牛山的“点金师”。像高老师这样的专家在农大还有很多,他们长期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以田间为课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教兴农的初心在服务基层和服务农民的行动中开花结果,真正让农民少花钱、多赚钱。

魏蒙关表示,他这几年的提案都是关注农业科技创新和三农方面的问题,今后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将持续做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围绕“五个振兴”,打好“组合拳”,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保驾护航,让父老乡亲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企业家要守正创新练好内功

——访省政协委员王若飞

作为新一代年轻民营企业家,对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怎样的体会和看法?省政协委员、宝丰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若飞有着深刻感触。

王若飞说,中央推出了促进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政策大礼包,为提振民营经济“添柴加薪”,也给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心里“暖暖的”。

作为民营企业家,王若飞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回想起三年前2016年年关,可以用一个网络热词去形容,那就是“我太难了”。王若飞说,大年三十晚上,他口袋里所有的卡和现金加在一起不到700块钱。可想而知,企业面临多大的困难,资金有多紧张。好在平顶山和宝丰县两级党委政府得知企业的困难后,给予了大力支持。

正是有了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民企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公平,企业实力也不断提升。王若飞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集团创收突破70个亿。

从700元到70个亿,一路走来,王若飞深刻认识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是助力,企业是主力,企业家更是关键,成长中的年轻企业家必须守正创新、练好内功,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大力推进“智慧黄河”建设

——访省政协委员寇怀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什么样的河才是幸福河?省政协委员、黄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寇怀忠认为,幸福河首先应该是一条和谐的河,人水和谐、水沙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寇怀忠说,黄委会作为母亲河的大管家,建立了先进的黄河水量管理调度信息化系统。现在,信息化技术已经为黄河水量调度装上了智能大脑,可以远程控制闸门,实现了黄河连续20年不断流,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寇怀忠表示将大力推进“智慧黄河”建设,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实施干支流一体化调度,深度节水控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保驾护航。

加大文艺精品送基层力度

——访省政协委员贾文龙

2019年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寄语文艺工作者要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以精品奉献人民。作为豫剧艺术家,在精品创作和传播上有什么体会?省政协委员、河南豫剧院副院长贾文龙给出了“答案”。

贾文龙说,河南豫剧三团一直严格遵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我们创作豫剧现代戏《焦裕禄》《重渡沟》时,分别到当地去深入体验生活,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努力把角色融入自己身上。”贾文龙说。他说,前不久他们送戏下乡到林州桂林村,现场看戏的观众人山人海,每场有1万多人,甚至周边省市的戏迷听说后,开着车来看演出。

贾文龙表示,他将积极呼吁政府和文艺界,进一步加大文艺精品送基层的力度,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