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讲述履职故事 畅谈发展心声
心系民情民意 积极建言献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好声音
心系民情民意 积极建言献策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张竞昳

怀揣民意,汇聚民智,尽心履职。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于1月10日开幕。今年两会,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关注什么话题?他们又提出了哪些好建议?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培养出更多的青年技能人才,如何为青年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省人大代表、新密市聚宝楼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赵国安带来了关于优化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的建议。

赵国安认为,河南需要推动职教改革向纵深发展,优化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带动更多青年热爱技能、投身技能,为建设制造业强省、制造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他建议,我省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例如高技能院校和社会团体、企业共同合作发展的策略方针。要把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政府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引进高技能人才在河南落户,制定系列优惠政策。要发挥“技能金牌”的杠杆效应,抓紧培养遴选更多优秀选手,加快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抓好青年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引进专业设备,建好培训基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让河南技能人才能够在全国和世界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同时,完善技能人才的教育通道,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鼓励技能人才申报国家技师、高技技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走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道路。

让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创新引领发展,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从技术上就占有了创新优势,就有主导权,有话语权。”省人大代表、豫西集团河南北方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总工艺师薛晓仓,十分关注如何将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的问题。

薛晓仓说,河南是人口资源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但由于底子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随着社会发展的提速,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呈现出越来越不平衡的情况,而人才的相对匮乏,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尽管这几年省级市级层面以及各大小企业都在出台招揽人才的优惠政策,但在创新奖励、职业通道、人文关怀等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人才是发展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政府要敢于给平台、给政策,舍得出真金白银。”面对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加剧的局面,薛晓仓表示,建立并完善人才吸引和留住机制尤为重要。他建议,在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时,要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和激励保障机制,将其报酬与本人的能力水平、所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挂钩。另外,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扩大公交专用道覆盖范围

如何优化公交专用道,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和管理,一直是省人大代表、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公交车长徐亚平关注的话题。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徐亚平说,目前我省大中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低于自行车12公里/小时的速度。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30分钟,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准点率的不满意率高达70%。他认为,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加强公交专用道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建设,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启用公交专用道能够提高公共交通比较优势,吸引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徐亚平建议,要尽快科学合理地设置公交专用道系统,并扩大公交专用道覆盖范围,完善公交专用道路网结构。加强公交专用道的监控和管理,对已设置的公交专用道及时安装违法行为图像取证设备,对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违法行为进行重罚。同时,保证城市早晚通勤时段公共交通的路权得到优先保障,提高公共交通的比较优势,吸引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