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献计民生改善 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代表好声音
献计民生改善 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张竞昳 王治

加快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生活更幸福;培养更多的武术高质量人才,擦亮河南少林寺文化名片;发展培育本土传感器企业,让“河南制造”登上国际舞台;鲜鸡蛋要“持证上岗”,保证食品安全……针对这些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发出好声音。

加快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

“如何让老人生活更幸福”,一直是省人大代表、河南爱馨养老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豆雨霞关注的话题。从事养老事业21年的豆雨霞,每年都为养老事业“发声”。今年两会,豆雨霞带了7份建议,其中4份是关于养老的。“从30岁起,我就立志,要尽我所能,让健康老人更幸福,让失能老人更温暖。”

豆雨霞说,河南省养老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也是首批唯一入围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两个城市的省份。为积极落实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政策,她建议,相关单位出台公办民营招标细则,参照普惠养老试点单位的选择标准,装修和设施设备由运营单位规划相关标准,降低重复投资,使运营更有价值,达到普惠养老的目标。在各大、中型城市规划建设养老综合体,以辐射10万人口为基准,打造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为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提供综合服务。同时解决区域性护理人才培养、服务管理输出的难题,以综合体带动区域整体服务质量提升。

建武术大学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武术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河南作为少林拳和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全国武术大省,少林寺也是河南闪亮的文化名片。

如何使这一文化名片在国际上更加闪亮,省人大代表、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塔沟武校党委书记兼武术总教练刘海科认为,应该从加强武术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入手。他说,2019年,登封市对全市武校开展了综合整治行动,使办学更为规范,也进一步促进了民办武校的良性发展,这些都为推进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刘海科建议,开办专门的武术大学,为全国各地的武术从业人员提供从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多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平台,培养出更多的武术高质量人才。打造武术文化产业园,把与武术相关的产业吸纳进去,比如武术服装、鞋子以及食品等,形成集团化发展,为推广和传承传统武术,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重点发展培育本土传感器产业

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省人大代表、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菊仙将目光聚焦在传感器产业发展上。

王菊仙说,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等相关产业,助推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目前,江苏、陕西、重庆等地的传感器企业已在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传感器产业。而我省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已拥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但仍存在缺少创新、研发平台,科创链和产业链配套不足,有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王菊仙建议,相关部门应加速布局传感器产业,通过政策导向,将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等资源向传感器企业重点倾斜,建立和完善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等与省内传感器企业的深度融合机制,实现传感器企业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及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由于传感器产业项目普遍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容易对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王菊仙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传感器产业的投资培育,对成绩显著、有带头作用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同时,还要立足郑州发展传感器产业,做好区域产业定位、布局和规划,大力培育河南本土传感器优势企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引进和并购,使我省传感器产业快速成长壮大。

尽快开建郑登洛城际铁路郑州段

郑登洛城际铁路作为连接中原城市群最核心两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从规划开始就一直是省人大代表、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党支部书记刘庭杰关注的焦点。

刘庭杰建议,尽快开工建设郑登洛城际铁路郑州段,早日实现“早观少林,午赏龙门”。

“加快建设郑登洛城际铁路,将进一步打通郑州向西的快速客运通道,打破沿线没有客运铁路的空白,满足城市居民和省内外游客的出行需求,也将形成少林、龙门遥相呼应、东西互动、两翼齐飞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展示河南形象、打造河南旅游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刘庭杰说。

刘庭杰介绍,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京广、陇海为主轴,连接中原城市群地区主要城市“‘十字’加半环线”的网络构架也将基本形成,巨大的游客数量和交通需求,为城际铁路后期运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将有利于城市郊区和周边县市的联系,推动县域经济一体化和组团发展;有利于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洼地,更好地发挥城市虹吸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资源集聚效应、文旅叠加效应,促进郑州、洛阳郊县经济转型发展,为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庭杰建议,协调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对郑登洛城际铁路郑州段可研先行批复,推动郑州段先行开工建设,加快区域联接和城市化进程,引领带动河南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建议鲜鸡蛋“持证上岗”

鲜鸡蛋在国民饮食消费中占有重要位置,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河南的邻居山东省,在去年启动了鲜鸡蛋“双证制”管理试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鲜鸡蛋“双证制”的省份。省人大代表、温县永真生态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真建议,向榜样看齐,建立河南的鲜鸡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安全的、优质的鸡蛋。

从相继在农校、河南农业大学学习,到在畜牧兽医工作站工作,再到利用专业优势自主创业拥有一个育雏基地和一个标准化养殖场,李永真一直十分关心食用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在她看来,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行业从业者责无旁贷。李永真介绍,所谓“双证制”,就是对鸡蛋从生产、流通、上餐桌等所有环节都进行有效监管,由农业生产者出具产地合格证,由经营者出具销售凭证,产销链条清晰、各环节主体责任明确。

“实行‘双证制’,将鸡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规范生产、市场行为,确保食用农产品‘来有影、去有踪’。今后,没‘证’的鲜鸡蛋不允许进入学校、商场超市等大型用畜产品单位。”李永真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