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长大的我们守护你们”
做好市场主体 信用修复工作
冲锋在抗疫 一线的90后
我省发布疫情期间 工程计价相关办法
大学生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
餐企“硬核防疫” 保障“舌尖安全”
32个昼夜的坚守
防控疫情勇敢担当 复工复产不辱使命
河南十条意见支持建筑业转型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冲锋在抗疫 一线的90后
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刘光耀和乔冰在工作中。 供图: 肖婧菁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京儒 通讯员 肖婧菁 曹咏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选择“逆行”奔赴一线,不计付出、无畏风险,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这群“逆行军”里,有许多90后,他们扛起社会责任,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的新生力量。

90后争先锋

2月3日,郑大一附院紧急征派医疗团队支援武汉。90后护理组长李兵毅然向科室护士长请战:“护士长,让我去武汉支援吧!我是男护士,我体力好,抵抗力比较高,经验比较丰富,我比她们更适合去武汉!”拥有近十年从业经验的李兵,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奔赴武汉的路上,他无意间浏览到女儿的短视频,聪明伶俐的女儿在视频里说:“爸爸今天去武汉了,他去武汉杀病毒,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李兵擦干了默默流下的泪水,他说:“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播撒在方舱医院,值得!”

29岁的杨茗来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有着6年党龄的她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要求支援武汉。“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去!”在武汉,值完一个班后就浑身湿透,还经常会感觉体力不支,甚至虚脱。但乐观的杨茗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在日记里写道:“我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祖国和人民做后盾,这场战‘疫’一定能打赢。”

武汉前线,来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12名“90后”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递交给了党组织。1995年出生的刘光耀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男护士,在武汉战斗的磨砺让他倍感充实,他说:“身边的党员们带头承担最繁重的任务,让人敬佩。在战‘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是我最大的光荣。”

90后勇担当

来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刘光耀和乔冰是一对情侣,当疫情来临时,他们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武汉,并推迟订婚。他们是情侣,是战友,更是千千万万一线疫情防控青年医务人员的代表。“回来后,我娶你。”这是刘光耀在出发前对乔冰的承诺。两个90后的年轻人,危急时刻携手并肩,共同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誓言。

今年29岁的刘晓宁是河南援助湖北医疗急救转运队的队员,在武汉,刘晓宁负责转运患者,每天随着急诊转运车在路上疾驰,每天出车2~3趟,每趟长达5个小时之久,鼻子磨破、衣衫湿透,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这位90后的姑娘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她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和我的队员只想快一点、再快一点!”

她的妹妹刘晓慧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这对年龄仅相差一岁的姐妹俩,前后相隔一天驰援武汉。尽管两人在武汉仅相隔短短几百米,但为了工作,姐妹俩一直未能见上一面。直到刘晓宁到妹妹支援的医院出任务,姐妹俩才隔着玻璃见面。同为白衣天使,姐妹二人联手把最美的青春书写在武汉战“疫”的最前线。

90后不畏难

26岁的冯晓琳刚到武汉就遇上了种种困难。先是水土不服生病,不能参与第一轮工作,当身体稍微好转,新的问题又来了。一套防护服、一套隔离衣、一层N95口罩、一层外科口罩、一个护目镜、一个面屏,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住这样的“包裹”,冯晓琳出现呼吸不适、缺氧的状况。“我来武汉是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却成了累赘。”年轻的姑娘在日记中记录下她的内疚。为了能尽快投入工作,冯晓琳每天穿着备用防护装备在房间里练习,这一穿就是6个小时,克服困难,快速返回工作岗位,“唯有负重前行,才能坚持到底!”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名90后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因为要尽量避免与确诊患者近距离面对面,再加上一开始心里的紧张情绪,来自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曲玲杰与患者交流几句就呼吸困难。面对严峻的考验,党员们无怨无悔、勇挑重担的精神时刻感染着她。前线条件有限,没有合适的纸张,她就撕下装泡面纸箱的一角,郑重地写了入党申请书。她说:“既然来到了一线,就必须义无反顾、克服困难,要向共产党员看齐,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