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8版:黄河奔腾 上一版3
黄河大合唱 生生不息 惊涛澎湃万丈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大合唱 生生不息 惊涛澎湃万丈澜
黄河风光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与这些灿烂的文明一样,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也出现在大河流域,出现在黄河中下游。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绵延不息,“炎黄子孙”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广泛的文化认同。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河文化是具有感召力、凝聚力的精神纽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更为河南、郑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坚定自信 推动黄河流域发展

让我们重温那一幕幕珍贵的历史镜头。

2019年9月18日上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

为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事前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座谈会前一天,他走进黄河博物馆,前往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治黄的历史,实地察看黄河的生态保护和堤防建设情况。

九曲黄河万里沙。走进黄河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千秋治河”展厅驻足良久。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甚至寄望于河神祭祀、镇河神兽。

黄河,如一条昂首巨龙,劈开青藏山川,穿过高原峡谷,跃壶口、出龙门、闯三门峡,九曲十八弯,奔腾入海。

站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总书记凭栏远眺。眼前的黄河,天高水阔,林草丰茂。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求变求新 弘扬厚重黄河文化

黄河浩荡,历史沧桑,文化奔腾,华夏发祥。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据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分析,黄河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突出表现为尚老崇祖的根源性、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持续性、兼容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以华夏文化为内核的统一性、以求变求新为基本精神的创造性等。黄河文化始终滋养和凝聚着各个民族,共同成就伟大文明。从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呈现出稳定内敛、朴实执中的社会结构特点;至二里头文化广域王权国家出现,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形成了持续影响后世中国的礼乐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重礼仪、尚和谐,既强调道法自然、天下大同,又追求自强不息、变革图强的精神气质提供了根基和滋养。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说,黄河流域孕育了许多伟大创造,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在这里发端,天文历法、冶铸陶瓷、建筑纺织等方面都曾站上世界科技的巅峰,“四大发明”更是从这里走向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原地区是黄河文明主要承载地。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北宋皇陵、新郑黄帝故里等诸多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黄河文化、黄帝文化、仰韶文化、商都文化、根亲文化、少林文化、冶铁文化等蜚声国内外。

他建议说,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可通过建设黄河博物馆、大遗址公园重点保护黄河流域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应不断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同心同德 高奏新时代最强音

滔滔黄河,亘古奔腾。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铸就了商都郑州之魂。阳春三月,正在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已是春意融融,杨柳依依。

从去年金秋到今年初春,短短半年,一个个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在位于黄河之滨的郑州接连上演,令世人瞩目。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2019年金秋九月,蒙蒙细雨中,来自全国34个参赛代表团、56个民族的万余名运动员及嘉宾来到母亲河畔举行民族大联欢。在高达106米的炎黄塑像深情注视下,各民族兄弟姐妹们手挽手,肩并肩,载歌载舞,一同高奏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强音。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加强黄河郑州段生态保护治理,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经省委编办批准,2019年12月上旬,郑州市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此举标志着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治理和黄河文化主地标工程全面启动。

2019年12月9日,在巍巍炎黄巨塑的深情注视下,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在黄河文化辉映下,全新的标牌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我们仿佛看到,一条璀璨的文化带在闪耀,一条绿色的生态带在铺陈,一条缤纷的旅游带在延展……下一步,郑州将科学划定黄河文化公园范围,坚持规划设计引领,全面推进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丰富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除夕之夜,在2020年春晚河南郑州分会场,众多黄河儿女齐聚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炎黄广场,以庞大的演出阵容,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示了河南文化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以特殊的方式在除夕之夜向全国及全球华人送去新春祝福。

背依巍巍炎黄塑像,向着滚滚黄河,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霍勇领衔,携手多位歌唱家共同演唱《黄河颂》。伴随激昂的歌声,惊艳亮相的古都郑州吸引全球观众瞩目。

牢记嘱托

唱响新时代大合唱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

去年12月23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40多家博物馆的100多位馆长和专家学者,共同见证黄河流域博物馆的诞生。未来,我省将构建沿黄国家大遗址公园走廊,串联古今黄河流域的15处国家大遗址,展示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演进与民族融合发展历程。

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宋丽萍介绍,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启动黄河文化资源梳理、黄河文化艺术创作、沿黄大遗址保护利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等工作。下一步,我省将规划建设一批黄河主题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推介黄河旅游,通过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今年2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主持召开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

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研究谋划,紧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研究分析郑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特点、方向和任务,聚焦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聚焦郑开同城化发展,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要围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研究谋划,统筹生态、防洪、文化等各个方面,处理好黄河与城市、沿黄地区与中心城区的关系,使沿黄地区成为郑州的亮点,形成城市的鲜明特征;要围绕起步区建设加强研究谋划,把起步区作为核心示范区的带动区,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打造郑州开封洛阳世界级文化旅游带的关键节点,站位全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要建立市区联动、专班运作、封闭管理的项目指挥推进机制,加快推动黄河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作为沿黄流域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郑州将扛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的责任与担当,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这片黄土地上落地生根,与黄河流域兄弟城市密切协作,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文 马健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