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心悦城服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市亦山林 山水有馀静
朝雨浥轻尘 满目盈秀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朝雨浥轻尘 满目盈秀色
——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闭环模式运行
大件物品处理车间
废旧沙发粉碎后压成块状
物联网监管平台正在运行

3月25日上午9:20,在中原区棉纺路街道锦绣城小区厨余垃圾收集点,中原区城管局厨余垃圾接收车准点到达。居民、餐饮店把家中的厨余垃圾送到收集车前,采用“桶车直运”方式送到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处理。这一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无污染、无抛洒,采用闭环模式的处理方式在全市各区中尚属首个。

垃圾分拣中心投用

2019年12月1日《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同时建成投用,也填补了我市垃圾分类终端处理空白。

生活垃圾分类前端积极性高,末端能否得到有效分类处理一直是市民关注的问题。中原区在全省最早着手布局建立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2019年5月,投资7800万元的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在须水街道办事处丁庄村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3亩。

2019年12月1日,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运。建成后处理规模为厨余垃圾100吨/日、园林垃圾30吨/日、大件垃圾10吨/日、废纺垃圾10吨/日、有害废弃物暂存1吨/日。其中厨余垃圾处理采用“破碎+磁选+生物质破碎分离+螺旋挤压脱水”工艺,有害废弃物外运并交由具有资质的公司处理。

随着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的投入运营,可实现对已分类投放的垃圾在后端进行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物联网平台动态监管

3月25日下午,记者在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监控机房,看到满墙巨屏上“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物联网监管平台”正在运行,中原区地图背景下,垃圾分类收集点、运送路线清晰可见;4名工作人员正娴熟地操控鼠标,屏幕上不时跳出监管小区的实时垃圾分类画面。

只要手点鼠标,几分钟就能把所有的垃圾分类点巡查一遍。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负责人张传冰指着大屏幕介绍,这要是在以前一天也跑不过来。中原区采用先进的物联网监管平台,已经实现全区104个社区的281个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涉及28.3万户居民,每天有841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坚守在一线指导、督导居民生活垃圾分类。

“中原区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实现了从始端,到末端的闭环模式运行。”中原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白雪介绍。在中原区的大街小巷,每天有12辆专用分类运输车分成5条线路,采用“公交式”定时、定点模式穿梭在各个小区,已经熟知时间点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准时将厨余垃圾送到收集点,然后由专用车采取“桶车直运”模式运送到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处理。

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中原区自2017年8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广泛关注,街道具体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的基本原则与工作方式,经过广泛宣传已经做到家喻户晓,傲蓝得等17家专业垃圾分类公司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截至目前,中原区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该区14个街道、281个小区,为282818户居民提供生活垃圾减量服务。坚持上岗人员培训制度,坚持每日运营指导,坚持厨余垃圾定量考核,坚持培养居民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的好习惯,坚持开展周六资源回收日活动,由点到面强化管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高效开展。

记者还了解到,中原区积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西流湖街道、棉纺路街道、航海西路街道已达到垃圾分类全覆盖。还打造出以市委党校、市疾控中心、中原区卫健委为代表的分类示范公共机构和以郑州市十九中为代表的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中原区各级公共机构323家,学校149所,医院102所。

随着市委、市政府,中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的投入使用,也成功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全链条,让城市的整个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健康运行,为改善城市环境,护佑百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让城市管理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更加相匹配。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白雪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