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6版:斐然城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紫荆花正艳 芳菲春意浓
拜祖黄帝 寻根仰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紫荆花正艳 芳菲春意浓
——管城区陇海马路街道办事处老旧小区换新颜
紫荆山路陇海片区改造后旧貌换新颜
紫荆小区中心花园如今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中心花园改造前杂乱无章

“以前垃圾到处放,杂乱无章,经过改造提升和文明意识强化,大家伙儿把楼前楼后来了个大扫除,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整个小区变得整洁、漂亮了。疫情渐行渐远,紫荆花开,春光满院。”在管城区陇海马路街道“路见紫荆”小区,居民看到眼前的变化,荡漾着春天般的浓浓惬意。

“路见紫荆”集民意

“路见紫荆”小区坐落在紫荆山路上,是一个东西大街拓宽、紫荆山路打通的回迁安置小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共29栋楼1396户。1998年底小区建成,随着时间流逝,小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匮乏、物业管理混乱、安全隐患较多等一系列问题。

“路见紫荆”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程启动后,陇海马路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质施工建设。现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5300万元,改造效果显著。

“路见紫荆”小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回迁安置小区。年长日久,小区面临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匮乏、物业混乱、安全隐患多、违章建筑多等一系列问题,破局难、焦点问题解决难和长效管理难,成为必须跨越的道道“门槛”。

居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改造工程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尺。陇海马路街道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初始就将群众参与贯穿小区改造全过程,全面实施“路见紫荆”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居民监督作用,足不出户即可在系统中反映自身诉求,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实现小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陇海马路街道聚焦步行环境、机动车停放、公园绿化、卫生环境等12项热点话题,面向千余户居民,通过“路见紫荆”公共互动平台充分征集小区居民合理化建议。通过“路见紫荆”系统平台,已累计解决居民实际生活问题300余件,采纳优质建议45条,让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使小区居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为改善紫荆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规划建设解难题

通过“路见紫荆”系统,将收集到的居民关于绿化提升、停车难、违建多安全隐患大、功能活动室缺乏、小区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等反映集中的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委托知名设计公司——北京同衡规划设计院在具体改造规划事项中一一进行落实,严格按照市、区关于老旧片区“一拆五改三增加”的内容及标准进行规划实施。

集中力量,克难攻坚。拆除违建9700平方米,拆除住改商16处,清运建筑垃圾9300立方米。全面实施“上改下”,强弱电入地18000米、暖气入地1200米,进行节能改造外墙80000平方米、内墙39000平方米,节能提升约30%。实施雨污分离,改造雨污水管道7500米,小区内人行道铺砖6650平方米、道路“白改黑”12000平方米,绿化小区黄土裸露部位3600平方米,新建游园增加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新建32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增设智慧书屋、养老中心,整修物业用房28间780平方米,完善安防系统增设监控设备70套。

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对小区入口进行扩宽改造,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30个,新增电动车充电车位600个,安装照明路灯130套,对98个单元的公共照明、消防设备及应急照明、标识标牌等进行翻新整修。

长效管理贴民心

“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满意度,延伸服务群众‘触角’,贯通服务群众‘末梢神经’,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陇海马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瑞勇介绍说。聚焦群众“烦心事”,不断补齐短板,发挥区域优势,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提升。确保问题解决见底见效,实现从“麻烦小区”变身为“品质小区”,精彩上演着“变形记”,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宁留空白,不留遗憾!”管城区把“古都新生”作为加快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改颜换面的重大机遇,坚持规划优先、品质至上,分段实施、阶梯推进,今年改造272个老旧小区,按照“一拆五改三增加”新的标准要求,聘请东华大学、华清安地、清华同衡等知名设计团队,按照“一街一特色、一街一品位、路院合一、路园合一”的理念,重点谋划实施11个精品示范片区。已完成立项、规划设计和违建拆除等前期工作,布厂街、路见紫荆两个示范片区全面启动建设,北三街、紫东两个片区道路完成路面施工。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路见紫荆”小区紫荆、迎春花、红叶李迎风绽放,鲜花朵朵,在春日阳光下分外妖娆,把小区装点得五彩缤纷、绚烂多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陇海马路街道不断在健全长效常态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物业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新体系,全力解决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中管理理念落后、人文关怀缺失、信誉低下等各类顽疾,以“红色物业”为依托,实现公共服务常态常效管理,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抓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让居民生活更有序、更温馨、更和谐、更美好!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娄璞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