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评 上一版3
为基层降压减负 为实干加油鼓劲
疫情之下更要增强共同体意识
警惕形式主义
让内需成为 经济发展“主引擎”
让“预约”成为生活常态
分餐制体现文明素养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或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在互助中倾听“善的回响”
确保复工复产“成色”
我们应向抗疫英雄学些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确保复工复产“成色”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复工复产要保质保量。一方面,加快复工复产是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复工复产的速度、广度、力度,既关系到每家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着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更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复工复产措施,来不得半点虚假,各部门一定要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切勿打小算盘玩用电量“数字游戏”等小把戏。比如,强化财税金融支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帮助企业破解难点、打通堵点,保障供应、销售渠道畅通。近期,上海会同江苏、浙江、安徽建立长三角复工复产协调联动机制,对企业急需的原材料开展区域协作供应,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

保证复工复产“成色”,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各部门各地区要开动脑筋,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此外,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主客观相统一、多维度、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复工复产率等指标的真实性。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一个个实际困难,真正提升复工复产的“成色”。 杨有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