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周振国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4岁大的孩子,和哥哥们吃梨时懂得礼让,小嘴更是乖巧:“我人小,吃得少,应该拿小的。”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千古美谈。 6年后,10岁的孔融独自拜访东汉名士李膺的故事,则尤令人叹服少年伶俐。李膺素来不喜外人打扰,孔融自号李家亲戚而得见。见面后李膺问啥亲。孔融答:我的先祖孔子曾与您的祖先老子有师友之谊——他是指孔子曾就礼节问题向老子请教过——轮到咱俩这自然算得上亲戚了。李膺对三尺小童如此能言善辩很是赞许。但太中大夫陈韪摇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小时候太聪明了,长大后不一定能成器。孔融一听,立马回敬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意思是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对孔融的回答有些估计不足,一下竟被噎住了;而李膺则大笑,夸孔融“高明必成伟器”。 孔融后来的悲剧,与他维护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的政治立场有关,但不客气地说,恐怕也拜他那张不让人不饶人,甚至以吐槽为能事的嘴所赐。 袁曹之战中,曹丕收了袁绍家老二袁熙的漂亮婆娘甄氏。孔融散布说,武王伐纣时将纣王的美妃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不解,妲己不是被姜子牙杀了吗?孔融答:这是我按照今天的情况想象的。曹操这才明白,原来孔融是在埋汰曹家,言外之意,你老曹能纵容小曹娶甄氏,还不等于武王把妲己嫁给了弟弟?但史载,甄氏实贤德之妇,还真不像传说中的妲己乃蛇蝎美人。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曾唱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曹操决心禁酒。孔融明知曹操禁酒是因为惜粮,却横加反对,其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高谈阔论,胡溜八扯,把帝尧、孔子、刘邦等圣哲或帝王建立功业都归功于好酒,盛赞“酒之为德久矣!”并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置曹于不堪;不仅如此,他视禁酒令如无物,照样每日把酒言欢。 就像起先瞅董卓不顺一样,孔融也看不惯曹操拿汉室的权,凡事与之作对。譬如,在东吴使者面前狂吐槽朝政,尽丧汉室和曹氏的脸面;曹操要讨伐对汉献帝断贡的刘表,他鼓噪替刘表开脱;他主张距离许昌千里之内不应再封建诸侯,这摆明了是针对曹操的;甚至曹操为平定北方要远征,他也冷嘲热讽,如此不一而足。倘若这些还能勉强解释为他的立场问题,或者说书生意气对权势抗争的话,那么接下来他那张嘴秃噜的,以其孔子二十世孙和建安名儒的身份,就直接让人无语了。 在和“忘年交”愤青祢衡互喷时,他曾抛出“父母无恩论”:子女是父亲情欲的产物,没啥亲不亲的,是寄存在母亲肚子——好比一只瓶子里的一件东西,出来了就出来了;还是这一对喷子,祢衡吹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回祢衡乃“颜回复生”;而《路粹奏孔融书》中,还揭露孔融任北海相时曾放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这是反话,怎么说呢,曹操想杀人,找个理由还难吗?何况孔融实腐儒加狂儒,到处过嘴瘾、遗口祸。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说:“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鲁迅先生也说过:“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孔融的悲剧,其实还是陈韪有先见。一个屁大的孩子,因小嘴会说,被大人惯着,以至于把聪明用在嘴上,凭一张嘴逞强、刷存在感,日后能成什么大器?又怎能不虚妄轻狂?当然,孔融有“建安七子”之名,为官也赢得一些政声,但终归只是坐议立谈,真刀真枪时则菜得不行。譬如,任北海相时他曾两次败于黄巾军,第二次还是刘备解的围,后又败于袁绍家老大袁谭。搞笑的是,袁谭来攻时,将士浴血拼杀,北海大人却在读书谈笑,结果兵败,他只身逃往山东,妻儿尽被袁军俘获。 但据《后汉书》说,曹操办孔融时,是孔融七岁女儿的一句话:“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使曹下了尽杀的决心,史载“下狱弃市,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果如是,曹氏心狠手辣不说,但花骨朵般的孩子,生命比啥都重要,咋就说了那样的话呢?害得连同她那九岁的哥哥也命丧无辜!这一点,好像有点像她老爹,令人哀叹!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