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14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志增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9年以来主要工作 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紧跟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强化审判管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03225件,审执结461875件,同比分别上升33.3%、47.7%。2020年1至4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13142件,审执结64132件。 关键词: 推进平安郑州建设 坚持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3915件、二审刑事案件1732件,判处罪犯18380人。 依法从严从快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审结此类案件184件,结案率93.4%,判处5年以上重刑274人。坚持“打财断血”,铲除涉黑恶犯罪经济基础,判处财产刑5964万元,对38人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坚决“打伞破网”,审结涉黑恶“保护伞”案件6件。 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审结此类案件3128件。严惩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审结危害食药安全、扰乱医疗秩序、黄赌毒、醉酒驾驶等案件5046件5137人。从严从快打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件,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隐瞒出境史造成40多人被隔离观察的被告人郭某某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 高举惩贪治腐利剑。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160件,判处刑罚182人,其中,副厅级以上2人,县处级13人。严惩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相关案件393件。 关键词: 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全市法院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意见》,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审结商事案件116075件,标的2086亿元。 牵头完善自贸区郑州片区法律服务体系,妥善审理投资贸易、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32件,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 积极参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出台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指引41条,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妥善审结民间借贷、融资纠纷案件44088件。专项整治“套路贷”、虚假诉讼,排查出相关案件3002件,移交涉嫌犯罪线索1151条。精准对接扶贫领域司法需求,审结涉贫困人口就业、教育、土地承包等案件1981件,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713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1015件,对违法排污的69家企业发布环保禁止令。依法支持检察机关、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8件。 严厉打击链条式、产业化侵权犯罪行为,对11案15人适用禁止令、从业禁止。加大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的制裁力度,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 关键词: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审结行政许可、行政登记、行政审批等案件3663件,保障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落地。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3086件,裁定准予执行2780件,大力支持商都历史文化区、轨道交通、老城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撤销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等441件,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积极引导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注重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促进行政机关完善行政行为,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以当事人主动撤诉及和解方式结案908件。 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常态化制度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896人次;组织政府机关旁听庭审801人次,开展联合调研专题研讨17次,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12份,助推法治政府、法治郑州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坚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700余名法官走进乡村、社区、企业,组织法律咨询、巡回开庭867场次,增强公众法治意识。 关键词: 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 去年3月,全市法院顺利通过“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验收后,全市法院执行干警仍坚持干劲不减、标准不降,持续加大执行力度,综合运用强制措施,集中开展“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完善长效机制,执行质效核心指标稳步提升。全年执结案件130682件,占全省法院25.4%,实际到位标的额350亿元,占全省法院44.5%,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8.2%。 加大执行公开力度,完善“一案一账户”,开展执行案款发放专项督查,确保到账案款30天内发放到位。严格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适用条件,穷尽执行措施,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100%。 关键词: 回应群众司法关切 切实维护民生权益。依法审结涉住房、教育、医疗、消费等民生领域案件122617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密切关注因疫情影响引发的买卖、租赁、施工等合同纠纷,妥善保护当事人权益,审结案件32件,助力复工复产。扎实推进“道交一体化”试点,调解结案2383件,实现交通事故纠纷全流程在线处置、快速解决。 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当场立案率98%以上,稳步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疫情防控期间,坚持司法便民服务不停歇,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在线诉讼活动,网上立案20662件、调解2084件、开庭6969次、电子送达文书2432份、查控财产信息8212条。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依托诉调对接中心、人民调解室、线上调解平台,诉前化解纠纷22104件;以“一次办好”为目标,提供集约化诉讼服务,推行保全、送达、委托鉴定、委托评估等诉讼事务一站办理,提升群众诉讼便利化程度。 关键词: 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创新审判管理体制。建立双向问题清单制度,党组每月收集意见建议,集中研判审执运行态势,下发整改清单,严格督导落实。推行电脑随机分案,对外减少关系人情干扰,对内促进绩效考核公正。严格审限管理,压缩办案周期,全市法院案均审理天数51天,同比减少17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5.5%,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 统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实施干警双向选择,85%的人力集中在办案一线。持续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当庭宣判率65.4%。大力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出台民事速裁程序操作指引29条,全市基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89.2%,速裁程序适用率44.5%,速裁判决服判息诉率99.3%。2019年12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郑州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0家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在案件信息检索、法条案例推送、文书生成校对等方面的作用,建成审判决策支持、庭审智能巡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等23项应用系统,推广应用“移动微法院”,实现办案办公全业务网上办理。持续发挥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庭审公开、执行信息“四大平台”功能,公开办案节点信息42项,公布裁判文书431237份,直播庭审31522次,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 加强新时代法院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推进政治建院。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宣讲,组织377名支部书记、党员干警实地学习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开展向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庆军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和党员干警政治素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市法院党组第一时间动员干警备勤备战,每日组织300名志愿者下沉街道社区、高速路口等72个卡口开展防疫执勤,彰显了广大党员干警勇挑重担、不惧危险的过硬作风。 关键词: 积极接受人大监督 全市法院始终坚持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决议,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行政审判专项视察,开展“代表委员看亮点”等活动11次。完善结对联络机制,走访代表委员827人次,邀请旁听庭审、见证执行1564人次。用心办理代表委员关注事项,对22件建议、提案,逐一落实,按期办结,及时反馈。 2020年 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市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步之年。全市法院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方向。 二是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四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审判执行质效。 五是坚持“四化”方向,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六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提升法院工作水平。 郑州全媒体记者 鲁燕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