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晓光 文 丁友明 图 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 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十 核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兴文化”时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史谓“天地之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为用好这些文化资源,用好这些“兴文化”的宝库与富矿,让郑州文化“立”起来“活”起来,更好地为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国家中心城市培“根”铸“魂”,本报推出【“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今天刊发《风生水起的中原文创》。 炎热的夏天,吃冰淇淋是很多人消暑的一种方式,但如果吃的是一只“妇好鸮尊”造型雪糕,那么恭喜,你在消暑的同时参与了一次有趣的“文化创意”活动——从手边的一件木雕拓片到一整座文化产业园区,从一个独具特色的饕餮纹饰到一种生活理念,“文创”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趣味。眼下,中原文创纷纷向博物馆文物、向传统文化、向现代生活“借力”,使文化融入当代生活,呈现出新的气象和力量。 文创设计千帆竞发 5月17日,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统计工作:伴随着第七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河南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地高校、文创公司纷纷报名参赛,各种文创产品纷至沓来。据介绍,截至5月5日报名投稿截止,大赛总计收到资料2577份、有效作品2016件。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创历届之最。 “看到大家投稿积极性高涨,我们深切感受到当代年轻人对文创的热爱,对文化自信的追求。”河南博物院文创办负责人说。 这些数据或许能印证这位负责人的感受: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0880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95%,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19.65%。在一批优秀文化企业中,约克动漫、百禾传媒等6家实现“新三板”上市,国脉文化等3家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国家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等3个园区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天人旅游、枫华实业等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近几年随着郑州特大中心城市的建设,我感觉到郑州的文创活力不断提升、厚积薄发,文创思路、动力被激活,行业从业者增多,年轻文创品牌和团队涌现。”(下转五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