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李 杨 上周,我市小学迎来了全面复课。从网课模式回归到现实课堂,孩子们还适应吗?教学由线上转为线下,学校和老师能否帮助孩子实现“无缝衔接”?作为家长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带着这些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市部分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 良好习惯受益深 “从这一周多时间来看,学生们整体状况良好,各年级同学都能够按照学校错时安排,有序排队通过测温、消杀进入校园。这也得益于学校在前期为复学所做的大量工作。学校多次进行复学演练,明确防疫岗位职责,并录制了《返校行动指南》。”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导副主任徐丽丽表示。 采访中,老师们说起孩子们的表现,都有同感:“他们比想象中表现要好,感觉长大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提前调整了作息时间,自觉做好防护,对学校、课堂充满期待,对知识的学习充满了渴望。他们已经从第一天的兴奋状态逐渐回到平稳的学习状态,对待到校学习的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表现优秀。从每天进校的时间,上课的听讲、发言,下课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上学期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要说有不适应的,应该就是课间安排,因为疫情,学校为了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安全,将下课时间、如厕时间、课间操时间等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学生需要熟悉这些新规定,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当然,所有老师会在自己分管的位置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帮助同学熟悉新规定,班主任也安排了更丰富的室内课间学习、活动的内容,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疫情下新的学习生活。”二七区解放路小学三一班班主任夏婧说。 “但是在长时间的居家网课学习中,因家庭环境与学习习惯不同,部分学生养成了散漫的习惯,正常复学后,心一下子收不回来,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徐丽丽告诉记者,学校已经针对这一现象加强了管理,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三六班班主任李卓凡也表示,老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让教学变得精彩有趣,才能吸引学生。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让学生始终参与学习过程。为此,她采用“集章换奖品”的方法,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可以得到印章,进而得到老师的奖励,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从接近三个月的云课堂,一下转为零距离的线下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是需要老师时时提醒和督促的。”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也利用制作班级快闪幻灯片、班级电子相册等灵活有趣的学习资源来吸引孩子,或是通过温馨提醒,逐渐帮助孩子延长专注力持续的时间。 因地制宜巧衔接 “孩子在家上网课的效果并不好,也不知道都掌握了没。”“老师会重新复习之前在家学习的内容吗?孩子们之间会不会已经拉开了差距?”……面对许多家长比较担心的问题,多数老师的答案是无需过多担心甚至焦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学校都在复课后因地制宜开展了有效的教学衔接。有的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的复习梳理,通过思维导图、笔记整理、主题归纳、章节梳理等方式夯实基础;有的根据线上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有的针对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和学生学习中易出现的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完成学情诊断;不少学校还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中原区阳光小学网课期间并未跟随河南省同步课堂进行学习,而是由学科教师自己录制教学视频和线上答疑进行线上教学。正是因为学校在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所以各个学科都非常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复学前,学校还召开了衔接教学工作情况交流会,各个学科对线上教学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汇总,为复学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除此以外,每位学科教师都准备了复学后的学科第一讲,包括假期收获交流、学习现状调查以及回到学校学习后的心理调整等各方面内容,同时给出学生学习进度安排,鼓励家长抛出问题,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复学工作。 而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学校也已经通过适当的检测,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整体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我们通过重难点复习巩固、易错点着重辨析来查漏补缺,帮助孩子们衔接适应,还会让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模仿老师当小主播给其他学生讲解部分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校一四班班主任杨娅沛告诉记者。 除了教学上的线上学习摸底评估和一对一帮扶,高新区实验小学还在学生心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据该校德育副校长王竞介绍,复课前,每班的正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家访,不漏掉一个学生,为复课做好充足准备。复课后,他们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健康与安全、理想与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该校的心理咨询室也开通了心理服务云平台,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由心理老师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疏导。 家校携手共育人 采访中,不少老师都提醒学生和家长要真正认识成长和成绩的关系。“有一些家长认为,超长假期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学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李卓凡表示,整个假期,孩子们都在成长,有心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针对孩子们长时间居家学习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赖的情况,她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家长要趁着周末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到户外人少的地方进行锻炼,也可以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里少看手机,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自律是孩子迎接‘开挂’人生的最佳姿势,凡是自律的孩子,一定有非凡的人生。我希望家长能陪伴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重视练字的习惯、制定计划的习惯,最重要的还是高度自律的习惯。”夏婧表示,客观来说,离开班集体课堂现场,不论哪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产生松弛感是自然的,学习效果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等问题。建议这段时间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帮助孩子查漏补缺,跟上老师的步伐,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疫情并未结束,因此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做好每日晨检,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遵照学校要求做好科学防控。”郑州大学实验小学老师何蕊表示,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一切行动要求,包括上学、放学路上的注意事项,进入学校后的体温检测、上课、就餐等环节流程,熟知出现异常症状后的上报流程,确保与学校一起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并以身作则,做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示范者、引领者和忠实的陪伴者。 杨娅沛也提醒各位家长,要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的合作,积极配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尤其是在心理上不可对目前的疫情有松懈的态度,在家要让孩子和在学校一样,做到各项要求统一。“家长还要注重孩子心理的疏导,有孩子可能会出现在学校受约束不愿意上学的心理,这种情况要和老师及时沟通,老师会和家长一起引导孩子明白疫情还没有结束,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