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 读
郑州敲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七项重点工作
全省专项检查 学校食品安全
河南公务员招录 郑州职位报考指南公布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六稳”“六保” 工作
农业路与京广路高架实现全互通
今明雨不歇 周四天放晴
让群众在全面从严 治党中有更多获得感
小升初信息 提请您留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敲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七项重点工作
建议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市政府网站6月15日发布《郑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计划》,我市将围绕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点抓好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宜居宜业宜商新环境、打好三大攻坚战、改善民生等七大方面工作。

关键词: 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5%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

关键词:稳增长

研究制定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行动计划

按照部署,今年我市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扎实实施297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力争全年投资突破千亿元。统筹推进总投资2.11万亿元、912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积极推动35个2020年招商引资网络集中签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前期项目变为新开工项目工作进度,9月底之前正式开工。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基建等九大领域,2020年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68个。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针对“一老一小”,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针对年轻人,积极发展“新零售”商业模式。加快推进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着力提升二七商圈、紫荆山商圈等发展水平。

针对“夜间经济”,我市要研究制定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夜间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推动5G试点城市及5G基站和规模组网建设,加快5G规模化商用,实施5G+示范工程,落地一批应用示范项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5~6个

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6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占工业比重达到7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5~6个,“上云企业”达到1.8万家。

聚焦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编制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创建各类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20家以上。高标准编制物流口岸发展规划,逐步打造全国冷链配送“郑州标准”,力争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925亿元,增长8%左右,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100家。

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确保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加快鲲鹏软件小镇、中国智能传感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改造提升“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尽快恢复生猪产能。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两大工程,力争全年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在郑建立研发机构5家,新建省、市两级创新平台300家,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规划建设黄河滩地公园及沿黄慢行系统

按照部署,我市将全力打造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高质量规划建设黄河滩地公园及沿黄慢行系统,规划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标志性建筑等项目,高水平建设起步区,着力打造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加快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动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我市落实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沿黄科创走廊和开港、许港、郑新、郑焦等产业带,探索郑州都市圈户口通迁制度,加快推进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工程郑州段工程,力争安罗高速郑州至原阳段、焦平高速荥阳至新密段工程开工。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编制《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线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32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以1~3平方公里为尺度的片区核心板块。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郑州样板,开工建设美丽乡村10个,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户厕15万户,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59个,高标准整治提升36个乡镇(办、园区),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村60个。 (下转六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