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贾生才调世无伦
榴花的热情
雨过溪山如洗(国画) 向亚平
绝不抱怨
美丽惠安(国画) 马国强
《夜谭续记》:百岁老人马识途封笔之作
大 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 师

♣ 邵远庆

土壤过于肥沃,自然会多生出几株小草的。对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箕城来说,多出几位大师,原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汪伦即为其中之一。

跟其他大师相比,汪伦属于多面手,他既精通古玩收藏之门道,又在美术方面有着很深造诣。汪伦尤其擅长画鲶鱼,他采用大写意的手法,只需寥寥数笔,一条栩栩如生的鲶鱼瞬间跃然纸上。就跟白石老人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先生的驴一样,鲶鱼也成为大师汪伦的代表作。

箕城最为繁华的广场一角,有汪伦开的一家古玩店,名曰“汲古斋”。店内除了博古架上各式各样的藏品,还设有一个茶桌和一张硕大的画案,汪伦的大作,多是在这里完成的。平素,箕城但凡有身份或雅致之人,都爱到汲古斋闲坐,品茶论道之余,乘兴拎起笔小试一下身手;也有爱好收藏的朋友,揣着自己的藏品来店里,转让也好鉴赏也罢,图个心安理得……聊得高兴了,汪伦往往会慷慨解囊,拿些香茗、画作之类的物件,当作赠品送给大家。

汪伦唯一不肯免费赠送的,却是自己的《鲶鱼图》。

圈内人都知道,汪伦的《鲶鱼图》,多是以条数来计润格的。因此,箕城人每每谈及收藏,总爱问对方有没有汪伦的《鲶鱼图》。如果说“有”,还会再问,“汪老给你画了几条(鲶鱼)?”又感慨地说,“汪老笔下的一条鲶鱼,比半车活蹦乱跳的鲶鱼还值钱!”

有个叫方格子的年轻人,曾经做过几年地产生意,有钱。富人都有个共同爱好:弄些老物件来装点门面。有了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方格子索性拜汪伦为师,开始跟他研习古玩收藏这门行当。

有天,方格子抱了件商代青铜簋,兴致勃勃地来到汲古斋,请汪伦帮忙掌眼。这款青铜簋形若痰盂,双面带耳,通身绘有龙纹状图案,为商周时期的重器之一。其形体古朴大方、雕工精细、包浆完美,像这种通身带有铭文的重器,在商代常用作礼器赠予贵宾。倘若是真品的话,不说价值连城吧,其品位绝非一般藏品所能比拟。

说来也巧,就在数月前,已经有位叫韩宇的藏友,带着这件青铜簋来找过汪伦,经鉴定为现代工艺复制的高仿品。

当着方格子的面,汪伦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悄悄将电话打给韩宇一探究竟。心怀鬼胎的韩宇当场许诺,如果汪伦能够促成此事的话,他愿意奉上五万元作为报酬。

从卫生间出来,汪伦郑重其事地告诉方格子,此物乃真品,且升值潜力巨大。

方格子自然很高兴,不但拿出两瓶陈年茅台宴请了汪伦,临结束又给了老师两万块钱作为鉴定费。

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七万元的好处费,汪伦禁不住暗自得意。

不久麻烦就来了。方格子带着青铜簋去参加省电视台主办的鉴宝活动,经专家鉴定,青铜簋乃赝品。方格子带着愤怒,把冒牌货退还给韩宇时,韩宇却少给了他五万块钱。方格子问为什么?韩宇意味深长地说,你去找汪大师索要吧。

方格子越想越气,遂以汪伦涉嫌诈骗为由,报了案。

大师汪伦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知天命”之年、小河沟里翻了船——他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汪伦被羁押期间,看守所民警专门提供一间画室供他作画。为表达内心感激之情,汪伦比平时愈发勤奋,艺术手法也更加精湛,他马不停蹄,从早上画到黑夜,再从黑夜画到黎明,终日废寝忘食、笔耕不倦。一幅幅《鲶鱼图》像是从印刷机里吐出来似的,漫天飞舞。

箕城从此再没人争炒汪伦大师的画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