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栖息于树
吟诗与偷诗
清趣(国画) 张毅敏
《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
龟虽寿(书法) 司马武当
秋葵(外一首)
那夜的脚步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吟诗与偷诗

♣ 谷金长

清代文人孙洙在其编著的《唐诗三百首》序文中,引用有“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两句谚语诗,不知何时,哪位高人将第二句不会写诗也会吟的 “吟”字换成了“偷”字,这样一来两句诗前后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至今很多人在口语上的引用时,熟用“偷诗”而陌生了“吟诗”。我认为改诗者把吟字换成偷字,可谓称得上一字之师。把吟改为偷虽然改变了诗的原意,但是增添了诗的内涵和意境,增强了读者对诗句理解中的乐趣。

吟诗与偷诗相比较为单一。古时的吟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朗诵,只要将一首诗背读的滚瓜烂熟,掌握住朗诵技巧和方法,就会让人感到悦耳动听,从而使听众的心灵随着吟者节律受到激发和感染。偷诗与吟诗相比要相对难一些,偷的方法较多,有偷语、偷意、偷境、偷势、偷调等,涵盖了诗歌创作的不同层次。偷的技巧方法不一,难度较大。历代文人对偷诗的认识理解上也不尽相同。唐代诗僧皎然在其《诗式》中就偷诗论中认为:偷语偷意罪无可逭,偷势则不妨任其漏网。皎然只是自己的观点,他人并非如此认可。从《文艺类聚》《唐才子传》到清代潘德舆的《养一斋诗话》等书中,对偷诗的论述或观点看法就不尽相同。

我们通常所说的偷诗,指的是偷诗层次中的偷语,也叫偷句,即我们所说的集句诗或叫集锦诗。集句成诗启蒙较早,始于晋至北宋时期才发展成熟。古代不少诗词大家如宋之问、王安石、司马光、石曼卿、元好问等文豪名士都有集句诗留传于世,所以古人谐言“古今贤士都是贼”。如司马光的集句诗:年去年来去又忙,暂偷闲卧老僧床。惊回一觉游先梦,又逐流水过短墙。除第二句集魏野诗句外,其余三句分别从郑谷诗中所集。王安石是偷诗的高手,宋人范正敏《遯斋闲览》云:荆公集句诗,虽累得十韵,皆刻而就,词总相属,如出诸己。他人极力效之终不及也。

诗有高下,偷分巧拙。会偷者成名,拙偷者损己,劣偷者失德遭人谴责。宋代著名诗人王禹偁曾因偷诗留下笑谈,据史载王禹偁被太宗皇帝贬为商州任团练副使,心情烦闷,一天读杜诗解闷消愁,读到《绝句漫兴》之二时,被其中的“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的诗句时,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和诗情,于是偷杜甫诗句嫁接到了自己的诗《春居杂兴》之中。过后并将自认这一得意之作给儿子看,儿子指出诗的后半截怎么像杜甫的诗句,这时王禹偁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偷诗之为,却说我王禹偁的诗怎么会和他的相似,不会是于前朝先贤的诗暗合了吧。于是且吟出了“本与身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两句诗。以此来化解偷诗被儿子看出的尴尬局面。

诗人偷诗成就较高者应为清朝康熙年间进士黄之隽。黄之隽集唐人诗之句为香奁诗十八卷,书名叫《香屑集》。该书皆集唐八句,“虽诸家成句,而对偶工整,意义通贯,排比联络,浑丝天成,一一如自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其构思精巧,文辞清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文学创作中,自古及今不仅有偷诗,偷文、偷戏仍照样存在,否则“天下文章一大抄,十个文人九个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谚语不会流传至今。关键是要会抄,抄的得法,对于偷诗来说,笔者认为,中国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文字发展之数量较为稳固,表述文意的字词的组合相对稳定。在生活中诗人对人类或自然的个体感受喜怒哀乐、苦闷愁烦尽管各不相同,但表达情感字意的文字相对固定,再加上诗词体裁和格律的限制,各异的心灵感受,需要用相对较少且固定的字词组合来表达,如果说原创者为己,再用者为“偷”,自古及今不论是诗词大家或是初学者做到写诗不偷恐怕少有其人。

把“偷”诗之为能偷成诗词大家或著名诗人,却非易事,不仅需要“熟背唐诗三百首”博闻强识之能量,也需千锤百炼之过程。为此,我认为偷诗难于吟诗,也雅于吟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