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胸有静气自从容
寄迹乾坤何足问(书法) 韩湘人
嵩山上的狗尾草
挂在墙上的斗笠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
风帆无恙挂秋江(国画) 袁士珍
夜 色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嵩山上的狗尾草

♣ 金 鑫

7月6日,小暑,骄阳似火,我们第三巡察组开始对西村镇巡察的第一天,先去最远的村庄——牛角沟了解村情。牛角沟,顾名思义,山旮旯的一个自然村,一个藏在嵩山皱褶里的村民组。

然而我还是震惊于去牛角沟的崎岖山路了,虽距离其行政村张沟村委只有3公里,开车却整整走了35分钟。刚出村委没多久就变成又窄又颠簸的土路,逶迤盘旋通往山顶,汽车喘着粗气,左右摇晃,艰难地挪动。路两边一会儿是壁立万仞的悬崖,一会儿是垂直百米的采石坑,车子驶过松软的土地不时来一下位移,引得大家阵阵惊呼。愈进愈深,路愈窄林愈密,一只毛蓬蓬的松鼠在路边探头探脑,一只肥硕的野兔一蹦一跳穿路而过,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但汗津津的手始终紧紧地握住车顶拉手不敢松。

翻过山顶隐约可见山脚下树丛中掩映的农舍,车子在路边停下,我们排成一行在田埂上行进。柳暗花明,转过一个弯,入村口处有五六个人正坐在高大的杨树下聊天。走近一看,都是村里的大爷大娘,“大爷,咱牛角沟有多少人啊?”大爷笑起来:“总共十多户,常住的就我们这几个人,都姓杨。”“怎么不见年轻人啊,你们住这不闷得慌?”大爷开心地笑起来,用手指旁边一位:“数他年轻,今年65岁,我74岁,打小住这里,习惯了,我都半年没出过村。”我们提议到这位幽默的杨大爷家里走访,他爽快地在前面领路。

走进狭窄的小院,我又震惊于院内盛满水的盆盆罐罐了。原来没有通自来水,吃水靠收集房顶的雨水,每个房顶一根排水管引到院中的蓄水窖中,许多盆罐接的水作为洗衣浇菜的生活用水,水泛黄略有杂质。不大的院中种了一棵枣树一棵李子树,枣树果实累累,有的已经垂到房檐上,李子又大又红,迎风招展。杨大爷赶紧摘了一小篮李子让我们吃,李子自然熟透,纯甜没有一丝酸味,但每一个都被虫蛀过,可见没有打过农药。杨大娘正在包鸡蛋韭菜馅饺子,盛情留我们中午一块儿品尝,大家赶紧婉言谢绝。

我掏出手机,准备向组长汇报今天的感悟,竟然没有信号。杨大爷神秘地说:“跟我来,有一个地方可以打电话。”我更加好奇,决心去见识一下。我们走出院子,沿一条羊肠小路向东边的山上攀爬,小道遮天蔽日,到了山顶突然豁然开朗,杨大爷说:“村里就这地方有信号,给孩子打电话我们就来这里。”

举目四望,我再次震惊于山顶这一片平坦土地上的狗尾草。坡上没有一棵树,密密麻麻的狗尾草迎风招展,椭圆形的浅绿谷穗互相点头,似向我们问好,更似炫耀它们是这块领地的主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高这么集中这么好看的狗尾草。这是三县交界之处,嵩山的峻极峰近在咫尺,远处巩义、登封、偃师的房舍依稀可见,得天地之精华、集岁月之灵气的狗尾草有种独特的芬芳。

回来后,我把情况逐一汇报给组长,并与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沟通,镇里当天拉一车水先给牛角沟村民送去。目前正在筹划通水方案,道路拓宽硬化招投标已经完成,计划9月前竣工。路通水通后,牛角沟的基础设施也会越来越完善,远离村庄的年轻人将会逐渐回归,杨大爷的笑声肯定更加爽朗。

但我常常想起那漫山的狗尾草,还有那些普通得像狗尾草一样的村民,热情、质朴、韧性,在不被关注的角落里依然生长得顶天立地,给一点儿阳光雨露就绽放出不易觉察的繁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