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相敬相惜大家风
(书法) 王军杰
吃 饭
魏晋贤士赏菊图(国画) 张宽武
《邮轮碎片》:多侧面勾勒中产阶级崛起的隐秘
满头金钗弄清影
常回家看看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常回家看看

♣ 邵孟琦

我在父母住的老家楼房转弯处的墙壁上装了一盏灯,开关安在客厅门口,灯一开,便能照清院里的台阶,照亮整个院子。

父母常年居住在农村,我工作在市区,节假日休息回家时,只要一转弯看到俺娘和街坊邻居在大门口有说有笑地聊天,我的周身便洋溢起幸福的暖流,走路的步子也不由得轻快起来。到了近前,平辈叫嫂子的嬉笑着:大兄弟回来啦?又是空着手! 长辈叫婶子的则佯嗔道:快晌午才回来,看你吃啥!我便答道:俺娘做啥我吃啥。接着众人便纷纷起身,嚷嚷道:可又该做晌午饭啦,逢见做饭都愁啦。现在不缺吃的了,反忖着不知道做啥啦?

在老家的日子是舒服又轻松。舒服的是衣着,想穿啥穿啥,再不用端着拿着。夏天可以赤脚穿布鞋,又大又宽的汗衫,大裤头,再戴上一顶草帽,中午饭可以随便吃蒜,可以随便挠痒随便抠鼻子、抠脚,冬天绿军大衣一裹,口袋里装盒烟,村前村后走两圈,见了乡亲递上烟说上几句,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发型你的形象,那真叫舒服得自然,自然得舒服。轻松的是心情,没有这个脸那个脸需要看,更没有这个心思那个心思需要猜。轻松轻松,凡事看“轻”了,也就“松”了,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尤其是和父母闲坐在院子里,听老人家长里短地唠叨,如果你仔细咂摸,有意无意总饱含着老人善意的提醒和警示。

觉得该回家了没有回家,俺娘便电话过来怯怯地问:今儿回来不回来?我的父母会“看相”,老人会通过我到家后的表情揣摩我的心理,顺心不顺心,高兴不高兴,是工作上的事不顺心啦?还是两口子拌嘴、孩子不听话不高兴啦?老人饭前不说,吃饭时不提,一直到吃过饭洗刷好了,俺娘便会绕开媳妇和孙子,对我说:咱去村里转转吧。哪些话该当着媳妇讲,哪些话该说给两人听,俺娘总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我们娘俩出大门从村南头到村北头走上一大圈儿,累了就在村奶奶庙前台阶上歇一歇,一路上她不停地给我絮叨:南边建伟家盖房可真作难了,谁也指靠不住,手头又紧,可建伟成天笑嘻嘻哩,也没见人家黑丧脸,当一个男人呀可不能怕作难。北头那明军成天当甩手掌柜,四两力怕出,啥心也不操,可媳妇老勤快,一个人干几份活,早晚自自然然、不急不躁。还有建设家那孩子,小时候野成啥!早早不上学啦,可这孩子说回头就回头啦,成天天不明开面包车给市场上贩菜,我看也不赖。只要肯干,往正路上走,人走哪说哪,到山上砍柴,到河里脱鞋,没有过不去哩。这些真实生动耳熟能详的鲜活事例胜过任何心灵鸡汤、任何专题讲座。经过老娘这一番絮叨,我顿觉如释重负,脚下生风,虽是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走起来却如此畅亮。所以我每次回家,名义上是“看老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轻松和舒服,还为了让老人家给自己“补课”。

该回市区了,先是俺爹催:早点回吧,别搭黄昏。到市区半个小时的路程,老人家能三番五次地催。俺娘则是收拾这收拾那,糖糕、鸡蛋糕、煮鸡蛋,邻居送的地里刚出的花生、刚掰的嫩玉米、刚摘的红薯叶。俺娘老是说,回去啦空着手孩子看见了不得劲儿。她老人家可能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谁会稀罕这些,可我始终没提醒过一句。老娘把这一兜兜一袋袋递到我手里,又走下客厅门口的七级台阶,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前些年腿脚灵便的父亲每当我们离家时从未到过大门口,这些年拄上拐棍了反而拄杖倚门看着我们离开,不论时间早晚也不论天气好坏。离开家门向北走约200米该转弯了,我回头再向老人招招手,俺娘依然站在大门口看着我,她会一直看着我转过去弯儿才会关上大门。这200多米的路程我会回好多次身,招手让她回去,俺娘总是执着地倚门而立,挥手让我朝前走。我能感受到背后她老人家温暖和慈爱的目光,更能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