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魏书杰 尚颖华 开封报道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开封多次依水建城,数度因水兴衰。 黄河自古有“铁头铜尾豆腐腰”之说,开封正好处于黄河“豆腐腰”最脆弱的位置。有记载以来,黄河开封段决口338次。 九曲黄河十八弯,最后一道弯“弯”在兰考东坝头,黄河流域最长险工“险”在开封黑岗口。黄河开封段治理与保护的成效,关系黄河治理与保护的全局。 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社“黄河颂歌——中原回响”沿黄实地探访活动采访团了解到,开封市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正奋力谱写新时代开封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黄河干流在开封市境内总长约88公里,流经四区一县12个乡镇,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其间河道多变,“地上悬河”特点突出。让“豆腐腰”成为生态保护示范区,保证黄河开封段高质量发展,开封锚定发展目标—— 坚持生态修复、保护为先。以辖区内87.5公里黄河大堤堤内和堤外100米范围为核心区,科学选取适合本地生长的泡桐、雪松、柳树、国槐等树种,构建水林田草湿地坑塘共生的有机整体。 坚持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市域外注重与郑州段、菏泽段对接,市域内以黄河干流为主,统筹支流水系,将黄河大堤、饮用水源地、城市水系统筹规划,形成“黄河为源、四横五纵、十湖联通”的大水系格局。 坚持复合型廊道功能带动高质量发展。开封市将生态廊道建设和绿色产业、文旅融合产业、研学产业、高效农业、群众增收融为一体,以黄河文化、宋文化为主线,沿途增设旅游休闲配套、研学基地、湿地公园、千座采摘大棚、万亩菊园等,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0年,开封立足开封文化资源优势、红色基因转化优势、郑汴一体化先发优势和黄河研学资源优势,制定了打造开封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开封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开封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三区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建设“黄河明珠、八朝古都”,同时围绕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三个轴带的重要节点,主动谋划推动黄河文化重点项目,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宋都古城、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兰考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等“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让黄河岸边群众时时感受到母亲河的滋养,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关报道见5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