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黄河颂歌 中原回响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之窗汴西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颂歌——中原回响”沿黄实地探访活动第6站 开封
黄河之窗汴西湖
重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如今的张庄村面貌焕然一新
开封打造的水系形态,实现了防洪、供水、景观、旅游综合利用功能
幸福路汇集着张庄布鞋、老醋坊等众多“张庄特色”
开封西湖全景图(无人机拍摄)

本报记者 秦华 王战龙 开封报道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作为黄河岸边四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开封有着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两千多年的建都史。

历史长河中,汴梁城,屡屡因水而兴,一汪黄河水,助推其成为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也带来北宋的盛世繁荣;

煌煌史书里,东京城,也多次因水而衰,先后七次被黄河淹没毁城又原址重建,留下了无尽惨烈伤痛的历史记忆;

如歌岁月间,开封城,正沿着“黄河明珠、八朝古都”的建设目标,以实际行动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开封强音”。

9月3日、4日,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社“黄河颂歌——中原回响”沿黄实地探访活动采访团来到汴梁城,走入开封市正在奋力铺展的“黄河画卷”——

生态美连着百姓福

最是多情汴堤柳,秋初依旧带栖鸦。

秋高气爽宜人天。时隔8年再次来到开封,山东游客蒋女士一家三口直感叹“变化真大,景色真美”。在汴西湖,蒋女士一家这里看看,那里留个影,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次的所见所感完全打破了我对开封的固有印象,这里的水很清、天很蓝、人们很热情。”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良好的生态不仅让游客留连忘返,还吸引了画眉、布谷等20多种鸟类在汴西湖安家落户,今年更有40多只白天鹅到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到此拍摄。

从汴西湖一直向北,便来到了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漫步开封沿黄生态廊道,仿佛走进了如诗画卷,道路两侧绿意盎然,焦桐、雪松、金叶榆、国槐等树种色彩丰富,绚烂鲜花点缀其中,各种飞鸟鸣鸣其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妙景观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沿河堤来到黄河流域下游著名险工之一的黑岗口险工所在地,站在建成不久的黄河台上凭栏眺望,雄浑壮丽的大河风光尽收眼底,“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意境,在这里有了更直观的注解。很难想象,在5月7日之前,这美妙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的示范点、开封黄河文化的讲述地、开封市民了解黄河的打卡地”,周围还存在鸭棚、养殖场、建筑垃圾、饭店。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美如画”,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没有设计、没有图纸、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突出主要节点,强化示范带动,边设计边施工,用抢险的速度完成了生态廊道13公里的景观绿化及黄河台、黄河亭等的建造。”开封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介绍,如今,这里已成为公认的“开封黄河之窗”,无数人在这里领略黄河风光、了解黄河历史文化。

生态美连着百姓福。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造福了无数岸边的群众。

在柳园口险工35—1坝处,黄河水水深浪大,水流湍急,以往一到汛期,原住在坝边的尚庄村村民便苦不堪言,“逢下雨,便到处都是泥,路上麻袋一铺就是十几里”,是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随着生态廊道的建设以及尚庄村南迁,村民们告别了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时有景、四季皆美的生活环境,筑就了村民们的幸福根基。“生活环境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一位村民激动地告诉记者,村里人都十分关心生态廊道的建设,看着周边越来越美,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条凝聚着数千年中华民族斗争历史的河流,正在以新的姿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着两岸群众、造福人民。

文化盛再造辉煌景

一眼千年,东京梦华。

夜间,在开封城内走一圈,只见灯光映射下的河水荡漾起粼粼波光;精心设计的亮化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市民在习习秋风中散步休闲,惬意无比;河上圆形拱桥、宋代廊桥影影绰绰,让人恍然步入了那个“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的宋时开封。

特别是从悠远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开封城墙,历经风风雨雨,依然巍峨耸立。“城摞城、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开封城墙的历史传奇,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遐想——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老丘、大梁、汴州、东京、汴京,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光荣与风流。

抬脚入历史,低头揽开封。

开封市委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秘书科科长朱晓波介绍,开封因河而兴,漫漫历史留给开封璨若星河的文化资源,在与河相伴的过程中,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达到封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巅峰,造就了“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辉煌。

开封又处于“豆腐腰”最脆弱的位置,由于泥沙大量沉积,河床平均高出开封市区7~10米,形成了独特的“黄河行舟如天坠”的悬河奇观,曾经给开封带来深重灾难,甚至多次造成城毁人亡的人间惨剧。但这里的人们一次次就地重建他们的家园,书写了“开封城,城摞城,城下埋着几座城”的沧桑,也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治黄故事。

最能代表黄河中下游自然特征的悬河奇观;最能代表河与城兴衰关系和中原人民坚韧不拔斗争精神的城摞城遗址;最能代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彪炳世界的大宋文化……拥有这些文化珍珠的开封,将如何利用它们,使得开封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中绘就出彩篇章?

对此,开封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薛志勇介绍,开封梳理了自己的优势,制定了打造开封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开封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开封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三区一基地”的战略定位。

围绕着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三个轴带的重要节点,开封主动谋划推动黄河文化重点项目,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宋都古城、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兰考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等“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实现开封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复兴。

如今,依托黑岗口险工建设的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即将开工建设;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代于谦、清代林则徐、当代焦裕禄绘就的壮丽治黄诗篇,将更直观地呈现给世人;“雅致宋都,黄河之城”全域大遗址公园,正在全城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开封将形成处处是景、步步留人、项项有故事、链链蕴文化的新格局。

乡村兴带动群众富

黄河自古有“铁头铜尾豆腐腰”之说,而兰考东坝头黄河正处于典型的“豆腐腰”地段。薄暮之下,站在东岸西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色展现在眼前。

就是在这里,我们的母亲河——奔腾咆哮的九曲黄河完成了她那最后一弯,直奔大海。1952年,毛主席首次出京巡视就亲临东坝头视察了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历史上,黄河水患为这方土地留下了深重灾难,纵横境内的黄河故道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肆虐,1963年的春天,焦裕禄在这里打响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枪。

如今的张庄村,修葺一新的房屋整齐排列,农家小院鲜花吐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幸福路游人如织,村民家家花果飘香……昔日风沙地,今朝红色游。近两年,张庄村重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将自然资源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动员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打造了一个“梦里张庄”。

幸福路上,汇集着张庄布鞋、红晴天老醋坊、春光农副产品加工店、奥吉特兰考褐菇等众多“张庄特色”。张庄布鞋店员告诉记者,店里的鞋全都是村民们一针一线纯手工制成,计件付薪,村民可自由决定工作地点和时间。而幸福路上的讲解员,也都是张庄村的村民,每月两千四五的工资,“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很知足,很幸福。”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张庄村群众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人均收入从2014年3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1万元。坝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该镇深挖坝头旅游资源,借助黄河文化、红色旅游、镇村旅游的引力作用,做活红色游、生态游、镇村游,相继落户项目7个。随着张庄和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等红色旅游点相继运营,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变成了群众游玩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曾经,开封是诗,“汴京富丽天下无”;曾经,开封是画,《清明上河图》,集大宋的繁华于方寸之间;曾经,开封是书,《东京梦华录》,让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在国家战略利好的加持下,开封这座以“古”闻名、以“新”出彩的历史文化名城,必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中,奏响汴梁城的黄河之歌。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