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金鸡百花 豫见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光影记录“平凡中的非凡,非凡中的平凡”
积极拥抱未来 共构大电影市场
关注现实生活 讲好中国故事
业界大咖展望电影前景
动作让影视更精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现实生活 讲好中国故事
——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论坛侧记
9月25日下午,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论坛在上街区举办。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新华 摄

昨日下午,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论坛在上街区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嘉宾共聚一堂,围绕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前景广阔

知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认为,现实主义题材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是因为其与人们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人在生命中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着坚实的观众基础,有广阔的前景。

“我历来拍戏遵循四个字——‘信念、血性’。”张纪中说,“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中国人更应该保持自己的血性。”张纪中希望这些作品能够在每一个观众心底划一道“浅浅的痕”,一部部作品累积,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英雄时代》,讲的就是炎帝、黄帝、蚩尤的故事。“河南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故事,都是我们创作的好题材。”提到河南影视行业发展时,张纪中表示,河南应加快影视发展步伐,号召大家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写出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拍摄这些故事。

希望在郑拍摄聚焦豫剧的电影

豫籍导演、编剧韩万峰此次携自己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天边加油站》回到家乡。

“这部电影取材于一个英模加油站站长的故事,我当时就想,主旋律的电影能否不说教,拍得好看一些。今天放映的效果让我特别感动,现场不少观众都流泪了。”韩万峰说,电影中的加油站其实是为了照顾附近村子109户哈萨克族村民的需求而设立的,一年都卖不了100吨油,如果从经济上考虑是亏本的,这就体现了央企的担当。“影片体现了‘共同体’意识,体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和谐共处’的状态。”

作为在河南长大的导演和编剧,韩万峰早期曾拍摄了取材河南豫菜文化的影片《胡辣汤》《洛阳水席》《豫菜皇后》,他说河南题材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乡愁。“后来我一直不太敢拍河南题材的作品,主要怕做不好。十年前我就写了一部反映豫剧的作品,想理顺河南人与豫剧的关系,暂定名为《戏》。”韩万峰说自己曾参观了位于上街区的明清古村落方顶村,觉得很有中原民居的特点,希望反映豫剧的这部作品主场景能在上街拍摄。

方言是电影最真实的表达手段

国家一级导演、河南影视集团影视部主任卢卫国讲述了在河南拍摄《不是闹着玩的》《就是闹着玩的》等影片幕后的故事。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使用方言,卢卫国说方言更真实、更鲜明、更有个性,是电影最真实的表达手段,可以强烈表现镜头无法展现的生活状态。他说,多年来河南电影一直在坚守,作为河南电影人,要加强学习,带着敬畏心继续深耕电影创作,把河南的故事梳理好,努力打造出河南电影的品牌,让大家来关注河南的电影。

“现实题材电影的外延、内涵都很广阔,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生的隐喻。”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说,“人们之所以对现实题材电影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其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性强。”他认为,中原文化具有特别强的生长性和延展性,和电影艺术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论坛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从电影的诞生、中国电影的发展等方面给现场的影迷送来了满满的“干货”。他认为,现实题材电影要遵循两个关键,即尊重观众和敬畏市场。同时,他也寄语青年导演多学习、敢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电影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武建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