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润心 育成长
强体魄 育栋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润心 育成长
体味剪纸艺术
培育小学剪纸展厅
工人第二新村小学 校园民俗文化节
文化路第二小学教室外墙上一幅幅戏曲名家剧照润泽童心

本报记者 李 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今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和美育将迎大变革,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和艺术类科目均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其中,中考体育分值将逐步提高,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我市各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他们着力提升教师素质,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提高美育水平,通过多种途径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美育之路。近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学校,深入了解他们的“美育故事”。

民俗文化“巧”与“思”

走进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灰砖白墙的精致校园,以民族艺术、民间体育、民间饮食等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走廊,剪纸、年画、面塑、舞龙、跳大绳、推铁环等充满童真童趣的民俗文化墙,成为校园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珍藏着孩子收集的、亲手制作的,民间艺人捐赠的虎头鞋、香包、泥塑、书法等风格各异的民俗艺术品的民俗馆,校本课程每周五的民俗文化走班小社团和每周二、周三的民乐团活动,就像一盏盏熠熠生辉的民俗之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导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展示美。

除了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足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外,工人第二新村小学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的传统科目,通过兴趣小组等强化学生美育特长,并通过多彩民俗社团活动丰富美育形式及内容。

“美育就是要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我们将中国民俗文化之美引入校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艺术与技能的民俗技艺作为‘巧·思美育’的切入点,通过校本教材《民俗万花筒》普及民俗文化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精粹的课程与社团等形式,积极探究民俗文化中的‘美、思、巧、技’等特点。”该校校长张玉红介绍。版画、书法、纸艺花、古琴、茶艺、戏剧、五音鼓……多彩的民俗社团,对广大师生进行探究思考、艺术审美、技能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激发师生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每年一届的民俗文化节也已经成为该校的经典,孩子将一年来在学校学得的民俗文化知识进行展示,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也来到校园感受充满魅力的中原民俗文化。

小小刻刀大天地

在二七区培育小学,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师生们专注而认真,时而凝眉、时而屏息,痴迷地沉浸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所经营的小天地之间……

据了解,剪纸教育在培育小学实施已经有4年时间了,学校将剪、刻纸艺术教育由点到线进行延伸,成立了校级剪、刻纸“精品班”。把剪、刻纸艺术教育由线到面铺展开,整合原有的美术课程,每周全校开设一节剪刻纸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课表,要求人人有剪刀、人人会刻纸、人人有作品。本着人人都是剪刻纸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这一理念,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有的老师承担了专职剪刻纸教学工作,有的老师与剪纸班学生一起搞创作,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把剪刻纸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初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进行艺术兴趣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该校校长张磊告诉记者,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会了细心做事,提升了审美和艺术创作能力,增强了自主探究能力,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意志品质的铸就,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还适时开发了校本教材《剪彩童年》,将剪纸特色做大、做强,多次吸引国外考察团到校访问。如今的培育小学,人手一把刻刀、每月一个主题,形成了学校全体师生人人会剪纸、人人有作品的特色办学氛围,也让该校在二七区“六名工程”表彰大会上,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一举摘得“十大名优学校”称号。

学科渗透美传承

“学校美育教育,对焦的不是聚光灯下的舞台,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副校长赵健娜的心中,美育应该渗透于校园的一草一木,渗透于每个学科,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美术学科的版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构图色彩处处渗透着美;音乐学科的合唱、舞蹈,一招一式,一字一音,让人陶醉其中;体育学科,活力动感,啦啦操、跆拳道,韵律中充满了力与美的呼应;就连数学学科中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语文学科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美,都逃不过师生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戏曲,是文化路第二小学美育课程普及的亮点之一。每周一节的校本梨园课,是该校五、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学习戏曲常识、戏曲唱段,参与每天的“戏曲广播操”,在不同层次的戏曲社团中不断提高,通过各种大型戏曲演出感受大家风范,在各类戏曲夏令营、戏曲嘉年华、戏曲亲子活动中展示自我,提升自信。

该校还根据师生需求开设了面塑、中国结、书法、泥塑、布艺、拓片等丰富的美育课程,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有板有眼”版画课程,以版画艺术形式展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双双巧手,飞舞的刻刀,绘出了绚烂的未来;“乐在其中”象棋课程,灵敏的思维,多元的思考,让孩子享受思维的乐趣;剪纸、皮影、烙画、篆刻等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让学生感受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

为全面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把美育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该校把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学生综合评价范围,开发了“师+生+校+家+社”的五维一体评价体系。“美美与共是我们的追求,希望每一位师生都能艺术化地生活,让美育之花永远绽放在校园里。”赵健娜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