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读书家风润心田
难忘旧舍瓦碊边儿
浅紫深红蜀葵花
事事如意(国画) 白金尧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读书家风润心田

♣ 芷 兰

前几天在家中整理旧物。当我打开装满图书的书柜时,望见了上面那本《唐宋诗词鉴赏》,这本书是父亲留给我的。望着它,我不禁又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留给我最美的记忆,还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记事的。只记得那天在屋子中间,父亲坐在凳子上,双手拿着一张报纸,在认真地读着。个头矮小的我,调皮地从父亲和报纸中间的缝隙,钻进父亲的怀里。我仰脸看着父亲清瘦的脸庞,用稚嫩的小手,拔着父亲的胡须,抚摸着父亲的大喉结。我能清晰地看到,父亲读着报纸,那喉结也一上一下地移动,非常有趣。父亲读完报纸,慈爱地看着怀里的我说:“丫头,记住了,一定要多读书!”看到幼小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知足的微笑。

父亲喜欢读书看报,并常给我们讲些故事,教我们认字。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夜里坐在煤油灯下读书看报的情景,胳膊肘分别支在两腿上,上身前倾,一字一句地读给母亲和我们听。小小的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读着报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读着书中那些有趣的故事,慢慢地也就喜欢上了读书。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粗心竟把语文课本弄丢了。学期中间是买不到课本的。夜里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抄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我惊喜地发现,父亲为我制作了一本手抄版的语文课本,连插图和拼音都有,父亲的眼中却布满了血丝。父亲把书递给我,郑重地对我说:“女儿,你记住,什么都可以丢,只有书不能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上。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育都带有传统文学色彩,他让我多读唐诗宋词、名人诗集,这些精神食粮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我的成长,我在父亲日日的文化熏陶中,汲取着文学的滋养。在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下,我爱上了书,读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懂得了忠孝仁义等许多做人的道理。

于是,与书为伴,便成了我自幼的爱好。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别的同学最怕的是作文课,而我最喜欢的是作文课,因为我用一节课就可以写出一篇作文,剩下的两节课可以用来读课外书。读书,给了我快乐,教会了我善良与真诚,赋予了我无穷的想象空间。喜欢读书的习惯,让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老师总拿我的作文在班里念。读书的魅力是如此无穷无尽,它就像阿拉丁的神灯一样,赐予了我无数美好的想象,赋予了我驰望未来的空间和遐想,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梦。

那时因家里境况不是太好,很多想看的书没钱买,只能借。借来后,我就利用放牛放羊的时间看,《童话大王》《童话世界》《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母亲让我去还邻居琴婶家五角钱,我拿着钱偷偷跑到书店买了早就想看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那是我从小到大办的唯一一件荒唐事。我喜欢看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小仲马的《茶花女》,知道了大小仲马是父子作家。我沉浸在书里,书本陪伴我度过了童年时光。那些书香里的王子和公主、英雄和骑士,他们的时光不老,引起我无数的遐思和向往。

还记得那年暑假,我迷上李清照的诗词,委托在郑州勘探队的舅舅给我买了一本《宋词三百首》,我喜欢书中优美的语言,喜欢唐诗宋词里的古人之意境,喜欢悠远的感觉和味道。在课余闲暇,我独自沉浸在那种凄美婉约、细腻清柔的意境中,每每将自己感动得如临其境、愁肠百结,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如何纯真无邪的少女情愫,又是一段如何充实幸福的美丽时光啊!

读书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直伴我到现在。书中的那些励志佳句,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一直在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的上进心。我的座右铭是先祖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以哪怕学习期间有些小风小浪,也都不畏惧什么,即使从头来过,也要做得更好。

读书与勤奋,让我以语文全县第一、作文满分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师范三年,我除了学专业课,最多的时间是泡图书馆读国内外名著。阅读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学养,我写作的热情更高,水平也得以大大提升。师范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除了积极投入教学之外,更是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与写作上。这期间,我不断追求进步,坚守自己的文学梦,后又考入东北师大中文系进修学习。

爱读书的好家风如同春风雨露滋润着我们,陪伴着我们。寒来暑往,花开花落,我们兄妹三人相继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的三里五村曾轰动一时。如今,我的哥哥走上了重点高中的领导岗位,妹妹成长为一名教育界名师,而我,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我们兄妹三人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作家后,很多人问我如何写好文章。想起父亲的教导,我说,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西汉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古罗马名言:“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阅读的种子种下去,总会带来我们想要的收获。阅读如此神奇,让生命充盈和美好。我到现在还有放一本书在枕边的习惯,临睡前总要看上几页。我觉得,写东西没有什么捷径,不过是把所有的文字都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成为自己思想的精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让世间的腐朽,有机会变成神奇。我一直觉得书本是永恒的,即便它变黄变脆变得轻轻薄薄,也承载了思想的内涵。书是灵魂的慰藉,有了书,不空虚。

父亲爱读书,自然学识渊博,所知甚多,街坊邻居有不懂的问题总是找他请教,他成了村里有名的“百事通”。母亲受父亲影响,也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七十多岁。后来父母搬到县城居住后,总有一帮老人跟在父亲身边,听他讲历史、讲哲学、讲人生。我去看望父亲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父亲坐在高台上,讲得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台下坐着一群老人,听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

直到去世前,父亲都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在医院里,打着点滴,他常常是躺着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直到手中的书滑落在地上。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们日夜陪着父亲。父亲躺在病床上,病魔已经把他折磨得有气无力。他望着我们说:“记……记住,一定要……教育子女……教育后辈,多读书,读……好书……”只觉得鼻头一酸,我点点头说:“爹,您放心!”

父亲已经走了五年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的后辈子女也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现在,他们兄弟姐妹六人中,一个厦门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一个正在出国深造,一个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一个入职做了教师,还有两个正在重点高中就读。孩子们一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礼,都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健康、茁壮地成长着。

我们这个大家庭,在“唯有读书高”的家风沐浴下,已开出了灿烂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作者简介:芷兰,本名岳令团,河南伊川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协副秘书长,洛阳市职工作协副主席,伊川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已出版《古道芳菲》《古道幽兰》《古道云天》《在水伊方》四部诗集及散文集《竹泉情缘》《今夜有风》《岁月静好》;其中《在水伊方》获洛阳市对外形象宣传六个一工程奖,《竹泉情缘》入围河南省第二届杜甫文学奖。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