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这周的周末有约“心有‘粮’知,拒绝浪费”中的视频,又一次让我深深感动,粮食来得太不容易了。一粒米从种子到我们的餐桌上,至少需要3072个小时,插秧、拔节、抽穗、谷粒成熟,再到收割、去壳、晾晒,五个生长周期,120天的成长,数次打磨才会成为一碗米饭,时间真的好长啊!
在春天,种稻谷之前,必须先把稻谷种子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把泡好的稻谷种子洒进已经翻过的松软土中,等到稻苗发芽后,用塑料薄膜盖住,使其水分更足,等到稻苗培育长成高高的秧苗后,再把秧苗按照一排一排插进稻田中,等待秧苗生长、抽穗、扬花后,等到八月份还要对稻田进行放补水、守水,消除杂草和害虫。当稻谷穗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割了。收割后进行晾晒、去壳,多次打磨,白花花的大米才会出现在我们盘子中,最后再经过蒸煮才会成为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这个过程太辛苦和漫长了,可见米饭真是来之不易啊!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们吃的每一顿饭做起。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珍惜粮食。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在学校吃饭,我倡议,我们大家每天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费一粒米,每次把我们餐盘里的食物吃干净。厉行节约,“光盘行动”大家一起加油!
管城回族区外国语牧歌小学
李思辰
辅导老师 宋建云
点评: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小作者文笔细腻,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连贯流畅,向读者娓娓道来一粒米的诞生。最后,小作者发出自己的呼声,点明本篇文章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