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匠人匠心育匠才
把“小剧场” 搬进课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美好教育追梦人
把“小剧场” 搬进课堂

栏目记者 苏立萌

《美好教育追梦人》栏目,带您走近众多一线教师,看他们如何带着美好的教育梦想,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撑起教育的蓝天。如果您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追梦人,或者您身边有这样一位师者,欢迎自荐或推荐。邮箱:zzjyzk2016@163.com

本期教师:二七区长江西路小学

申武松

匠心筑梦:耐心守护、细心观察,不断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优秀特质,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生长的方向,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在申武松的语文课堂上,时常上演活泼生动的“小剧场”,学生变身“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蟋蟀”“大树”等形形色色的课本故事角色,兴致盎然地重现经典的故事情节……“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剧场的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更直观地加深学生记忆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申武松合理运用课堂时间,融入有趣好玩的教学形式,把生硬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教学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教师主动揣摩学生心理,琢磨课堂新讲法,让课本知识变得更好理解、更好消化。”出生在教育世家的申武松,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1989年,他如愿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之中,逐步摸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持续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为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更生动,他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经常查阅大量资料,制作有趣的课件,并插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神话小故事以及作者生活背景和人物故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进一步实现知识延伸,让课文知识和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

课堂上,他非常注重提问,课堂提问率达95%以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参与课堂互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我允许学生出错,允许他们发散性地回答问题,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现问题。”申武松认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耐心守护、细心观察、不断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质,顺应他们的天性,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生长的方向,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课堂外,在关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申武松还特别重视学科间的平衡。作为班主任,他不仅关注自身语文教学情况,还加强与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老师的沟通交流,相互配合,优化教学环境,共同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实现各学科成绩均衡进步。“比如在布置作业方面,全面平衡各科老师的作业布置量,同时,我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作业快慢情况,分层次布置语文作业,并且控制好作业量,保证学生既能复习掌握知识,又能合理作息。”

从一头青丝到渐生华发,30多年来,申武松用满腔热情谱写潜心教学的园丁之歌,先后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郑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二七区优秀教师、二七区优秀班主任,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的好老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