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堪入画方为妙(书法) 袁 宏
人逢牛年宜励志
我的黄河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我和我的命》:梁晓声讲述人与命的深度纠葛
家在此山中(国画) 刘 刚
一碗腊八粥的变迁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碗腊八粥的变迁

♣ 王风琴

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便在这天以吃杂伴粥作为纪念,佛门弟子将腊八节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民间的腊八粥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流行最广的就是关于元末明初的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当年落难被关在监牢里,正值数九寒天,朱元璋又冷又饿,从监牢的老鼠洞里找出一些杂米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便美其名曰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满朝文武见皇帝吃腊八粥纷纷效仿,流传到了民间,大家都在这一天煮杂粮粥,除了自家食用,还分给亲朋好友,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吉祥。其实吃腊八粥的习俗从宋代已经开始有记载了,这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最早在寺庙开始的。

小时候吃腊八粥记忆很深刻,一进入腊月,就开始盼望,因为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腊八粥是进入腊月的第一道美食,小孩子总是盼望有好吃的,儿歌是这样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是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腊八的早上,母亲会早早起床,把小米、小麦、红薯等几种能找到的杂粮掺杂熬成浓稠的一锅粥,为了寻找这几样东西,母亲总是在头天晚上开始忙碌,她说腊八粥要弄够八样,这样才符合腊八粥的称谓,但记得那时,母亲常常找不够八样,花生、红枣、核桃家里平时是吃不到的。为了凑数她就挑几粒玉米、黄豆、豌豆、绿豆放到锅里,大集体时家里杂粮很少有,每年能分到的口粮只有玉米红薯和少量的小麦,豌豆、黄豆是母亲下地干活,看到集体收豆子时偷偷在地上捡几粒放在兜里的,为的就是熬腊八粥时凑够八样,浓稠的腊八粥在寒冷的早晨冒着香气,每个人能喝上两大碗,到了学校同学间会炫耀早上的腊八粥吃到了哪八样。 记得1976年的冬天,父亲生病,借了亲戚好多债,弟弟刚出生,母亲有好长时间下不了地,元旦恢复高考,哥哥考上了大学,要凑生活费,家里几乎揭不开锅,一个冬天早饭只有玉米糊和红薯。腊八这天,母亲找遍了家里所有能下锅煮的食材依然没有凑够八样,最后她用白萝卜、红萝卜、白菜、小米、玉米、红薯、粉条七样煮了一锅粥,母亲内疚地说:今年咱家的腊八粥太不像样了,你们凑合着吃,也不给亲戚送了,拿不出手。说着说着就流了泪,我们姊妹默默地盛了粥和着眼泪咽了下去。

1983年之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有十多亩地,勤劳的父母种了小麦、玉米、花生、芝麻、豇豆、绿豆、黄豆、红豆、红薯、谷子、旱稻等适合北方生长的各种作物,母亲再不为腊八粥找不够八样而发愁,一年到头,粗细粮搭配,营养而健康。而我开始住校,吃不到家里的腊八粥,只是在腊八这天的中午,学校食堂一般会做大米饭,许是迎合吃粥的意思,只有这时我才想起来该过腊八了。

结婚之后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是一个生活仪式感很强的人,不管什么节日,她都很重视,总是按风俗安排吃的。腊八这天,她也会早早起床,给我们熬腊八粥,她喜欢吃甜食,熬的粥用小米大米糯米香米蜜枣花生桂圆莲子八样,香甜软糯,而且还有配菜,有腊八蒜,我也很喜欢。

前年开始,家里人一直吵着血糖高不适合吃甜食,婆婆在腊八粥里减去了蜜枣,加上了葡萄干、核桃仁、鸡头米之类的。她说要超过八样,生活要芝麻开花节节高,腊八粥也要与时俱进,年年进步,我们喜欢吃什么她就买什么。

去年腊八的时候,女儿看着视频开始熬腊八粥,用了十八种食材,熬了两个小时,做出的腊八粥全家点赞。

今年的腊八我来到超市采购食品,看到各种混合好的腊八粥杂米琳琅满目,单品的各种米、豆、干果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正不知挑什么才好,做海鲜生意的表妹发来微信,说寄来了各种混好的干海鲜,建议我腊八粥用上海参、干贝,我感叹:腊八粥的品质真是年年岁岁料不同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