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忆中的年味儿
远望图(国画) 萧 石
暖冬的歌唱
明亮的冬天
张允和绝句(书法) 王永彦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书法的功力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书法的功力

♣ 孙 荪

望之极简,入之弥深。

这是花甲以后重新研学中国书法的一个概括性体会。

所谓“简”,是说它是容易的。书法之法,古人简化为“永字八法”,算是抽象为极简了吧。几乎每个粗识文字的中国人,似乎都能够拿起毛笔写一把,甚至萌生成为书家之向往,尽管多不能实现。

所谓“深”,是说其难以测量,因而是极其艰难的。

想在书法上有所造诣,使文字书写转为书法创作,绝非轻而易举即可登堂入室;若想驰骋书坛,比肩古人,彪炳当代,影响后世,则远比想象的要难得多。有此志可嘉者众,然半途而废者多矣。

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靠的是手腕功力,心中学力,调动全副造化的创造力。

书法创作有一种神圣感,书如其人,以极简之形而具有人之生机,类乎女娲造人。

书法与一般写字,看上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笔墨点画,手工劳作,纸墨相吸,悄无声息。但书法可不是平静的按部就班的抄写,而是惊心动魄的力的搏击和舞蹈。

一旦挥毫,原本无缚鸡之力的手,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手中江山随指转。就见纸如青天,笔如顽童。山高水长,风起云涌;初月朝阳,河汉众星;奔雷坠石,绝岸颓峰;龙腾鱼跃,楫舞舟横;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拖泥带水,瓜蔓枯藤;上牵下联,左呼右应;水墨淋漓,如画如影。一幅书法作品写下来,作者竟至汗湿衣衫。

这是什么力?是手之力,也是腕之力,更是心脑之力,集中于指尖,调动自全身之力。换言之,则是书者的精、气、神,凝聚为技、艺、慧之表现力。

领会书法先要会感觉这种不一般的力的存在,进而运用和掌控它。初学书法的人都有过开始“拿不动笔”的窘境:一支几乎没有重量的毛笔在宣纸上竟然“拉不动”,似有千钧之重。要改变这种举轻若重的无力困窘,必须在磨炼出驾轻就熟的内生力量之后。

这就是书法的功力。

功力是磨炼出来的。书法是软功,但软功需要硬磨。古人发明了聪明的方法:临摹。

如同小孩不会走路,那就跟着成人学走路。不会写诗,那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不会点画,不谙横竖,那就亦步亦趋,照道描。

书法的成功需要有天赋。天赋可以助人更快更深地领会书法之道,但不能代替功力的磨炼。古人相信有学而不能者而无不学而能者,此为至理。书法创作离不开自由挥洒,随意率性,偶然灵感,但是,其前提和基础是“尚法”的。“尚法”是自由的条件,功力是书法命脉所系。孱弱张狂的任笔为体,永远只能是笔墨游戏,甚或成为丑书恶札,与书法没有关系。

临摹可称为“借力”。借前人之功法步入书法之道,看上去有点笨,实际上是捷径。

抄袭是各科研学之大忌,唯学书例外。不唯不禁,而且提倡甚至奖励。以“高大上”为师,以顶尖高手的作品为范式,叫作“取法乎上”。名师出高徒,最有可能出手不凡。开始觉得拿捏、拘谨,可能慢一点,一旦入手可能就快了。

书法的功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可简称为硬功与软功,或曰手力与心力。

须先解决好可以看得见的诸如毛笔的掌控、墨与水的协调、纸笔相谐、纸墨相发等问题,这些功力不到,所谓书法则无从谈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