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约赓续 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大对中西部地方高校支持力度
以创新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守好“粮袋子”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家教 赢得未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
以创新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矛盾尖锐、生产力布局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不协调、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凸显、流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流域内发展差距不断扩大……长期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从“经济视角”剖析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言简意赅。问题如何破解?他一语中的:“创新。”

掣肘:创新能力薄弱,创新驱动可持续性不强

高新才表示,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都较为薄弱,且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创新理论较为成熟,但黄河流域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亟待完善。我国目前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停留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乃至流域层面的创新体系的构建尚需完善,创新系统的构建模块和关键环节需要细化,创新系统构建的经济学机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尤其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构建更需完善。

创新驱动作用凸显,但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亟待健全。黄河流域九省区协同创新的实现机制包括伙伴选择、资源投入、分工协调、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利益分配、风险管控等。这些机制为协同创新构建安全高效、包容平衡、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从而推进协同创新的有序化与长效化,黄河流域在上述协同创新的实现机制方面亟待健全。

创新鼓励政策效果明显,但黄河流域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机制亟待探索。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性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创新过程经常因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而中止,如何构建创新可持续机制,实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是创新政策干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破题:科学研究、制度保障、政策体系缺一不可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破解各种瓶颈制约。”高新才认为,以创新驱动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从三方面精准发力。

加大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研究。他建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项目中增加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课题数量,尤其是重大专项课题数量。可设立多部委联合攻关项目。鼓励黄河流域各级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多层次、多角度对如何以创新驱动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完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真正做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黄河流域的创新驱动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动力。同时,要健全“政府+产业+企业”三大主体的创新驱动体系,强化黄河流域科技孵化器的市场导向模式,深化黄河流域产学研合作与成果共享,优化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机制。另外,加快构建黄河流域包容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激励可持续机制,也十分必要。“可以通过提高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科技奖励,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和活力;通过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社会氛围,让企业家主动融入黄河流域创新环境;通过制定保护黄河流域创新成果和创新收益的制度和政策,为可持续创新提供法律与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利益均衡机制,真正实现按贡献分配,保障创新跟进者收益。”高新才说。

在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方面,高新才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流域内各级政府的科技财政支出方式、创新激励税收措施、创新风险投资制度,营造有益于创新的金融市场环境;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人才向创新领域流动,引导资本向创新企业流动,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黄河流域创新基础设施平台,为科技创新人才创造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为流域内创新企业创造市场需求。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