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春约赓续 聚焦2021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新驱动 赋能数字经济建设
深化改革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将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落到实处
大力推进都市圈 和一体化建设
多措并举拧紧 个人信息“安全阀”
完善法律法规 规范网络舆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
深化改革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我希望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能够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给予娃们更多温暖,为娃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心里装的依旧是她最为关心的乡村教育。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回流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大量存在。李灵建议,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回流儿童”现象。

据了解,“回流儿童”是指那些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家乡的儿童。“回流儿童”现象增多,主要是基于户籍地中高考制度限制以及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缺乏受教育的条件,不得不“回流”至老家读书。

李灵认为,“回流儿童”折射出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初高中入学制度门槛过高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回流儿童”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是关键。

李灵建议,各地要严格落实中央要求,以常住人口指标来制定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规划,进一步促进户籍制度、中高考制度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同时人口流入地更应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多措并举为务工人员子女扩大学位供给,简化积分项目和入学程序,让农民工的子女能够在城市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以更少的落户限制、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配套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能平等地享受权利,减少“回流儿童”的出现。

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李灵认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回流儿童”的教育问题,还离不开家庭的参与。

“我建议尽快落实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李灵说。

为啥要提这个建议?这与李灵的日常工作分不开。“在基层,我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大部分家长都要外出打工,有些孩子甚至一年只能在春节时见到父母。这么多年,我们学校开一次完整的家长会,都十分困难。”因此,李灵希望通过这个建议,可以促进家校合作,更好的关注“留守儿童”“回流儿童”的身心健康。

加大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李灵对此深有感触,在平时的工作和履职过程中,她看到了许多老百姓因为缺少知识和技术,而导致贫困的案例。在她看来,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是分不开的,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教育是实现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表述,让李灵十分激动,她认为说到了基层农村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坎上,譬如报告强调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 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等,非常有针对性,令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

在接下来的乡村教育工作中,李灵表示,不仅要教授孩子们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让家乡更美丽的理念。

此外,在国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李灵认为,未来乡村将吸引更多人才返乡,以及更多在外事业有成的人关注家乡的发展,这样不仅产业兴旺有了支撑,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赵柳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