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河南专项资金助力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我省新增一批省级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全省肉制品速冻食品粮食加工品 2020年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治理户外广告 提升城市形象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去年 完成服务业收入457亿元
党史宣传进社区 京航学子颂党恩
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压实责任抓实践转化
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致敬革命先烈 学史崇德促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省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布
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
严查妨碍义务教育实施行为 严格控制大班额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让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省教育厅昨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公民同招”要求不动摇、严格落实免试入学规定、“一人一案”分类安置残疾儿童少年、确保随迁子女“应入尽入”。

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通知》称,各地要依法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坚决防止将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推向市场。

各县(市、区)要科学测算“十四五”期间各年度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制定县域内“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保障义务教育学位供给,确保城乡中小学布局与区域人口变化特别是学龄人口变化相适应,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划片入学需求。特别提出各地要使用河南省义务教育招生服务平台,开展学生信息采集和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录取信息发布等工作,全面实行阳光招生、规范招生。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科学合理确定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规模和接收学生的区域范围。招生片区范围有调整的,要及时对外公布。

严格遵守免试入学规定

《通知》强调,各地要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招生工作由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民办学校自行组织。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对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注册入学,直接录取”。原则上,民办学校的招生范围限于审批地行政区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确需超出审批地行政区域招生的,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适当扩大范围,但不得跨市域招生。

《通知》强调,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采取考试、评测或者委托校外培训机构采取考试、测试、面谈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条件和依据。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

保障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通知》表示,各地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切实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应入尽入”。各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育局官方网站公布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公布服务(咨询)电话。不得将随迁子女集中在少数学校。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占比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且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

另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当地残联,“一人一案”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分类安置,确保不失学,不辍学:就近安排轻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中、重度残疾儿童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安排送教上门。各地要明确具体的办法,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符合条件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其他各类符合优抚条件的优待对象,妥善安排入学。

严查“私塾”“国学班”

各地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排查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或其他形式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行为。对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知》明确,要积极采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结对帮扶、强校带弱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校际、城乡、区域之间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十个严禁”规范招生行为

《通知》明确,各地要因校施策,严格控制和合理调整大班额、超大校额学校的招生计划。大班额较重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切实完善工作措施,合理制定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大班额。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按照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招生。

《通知》还强调了“十个严禁”规范招生行为: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严禁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宣传考试状元和升学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