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横塘(书法) 张洪涛
茶香里的乡愁
石楠花开
半野春蔬
《工作的意义:从史前到未来的人类变革》
溪山访友图(国画) 高 鹏
话说清明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话说清明

♣ 王风琴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追思先人的日子,也是踏青赏春,放风筝、荡秋千的日子,阳历4月,春和景明,空气清新,天气渐暖,蛰伏了一冬的人们纷纷来到户外,听燕儿呢喃,看草长莺飞,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清明的雨是亲人的泪。提到清明的雨,大家会不约而同想到杜牧那流传千古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诗句,曾让多少行走在扫墓路上的亲人感同身受,潸然落泪。25年前的那场清明雨至今仍刻骨铭心,那年刚刚退休的父亲突然去世,一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无法释怀。清明那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清晨的冷风中,走在家乡湿润的泥土地上,我的心沉重得如同天边低垂的乌云,青青的麦田里起了一座新坟,那里安葬着我的父亲。我们兄妹相约去烧纸,始终无法相信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总感觉他音容仍在,笑貌依旧,无声的泪和着细密的雨伴我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父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他15岁弃学当学徒,承担起养活大家庭的重任。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用微薄的工资侍奉父母,照顾弟妹,供养他的几个儿女读大学,在我们那个落后的小村子,许多家长督促孩子早日打工挣钱,我的父亲却坚持鼓励我们读书上进。父亲的一生是正直的,他做了多年的区劳动局长,却没有运用手中的权力安排一个子女亲属。父亲的教育是严厉的,他常常督促我们要与人为善,洁身自好,努力进取。而当我们一个个毕业参加工作时,他却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了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还没来得及报答父亲,那种痛到彻骨的不舍和无奈,让我至今仍无法释怀,我想用思念穿透黄土,让天堂的鸿雁捎去对父亲深深的祝福。

清明节的习俗是一种传承。

清明纪念祖先与寒食节有关。据传,春秋晋国公子在流亡途中又累又饿站立不起,周围荒无人烟无任何可食之物,大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了汤救了公子的命。后来重耳当了国君重赏随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着老母到绵山隐居,重耳找不到他放火烧山,但大火熄灭后却见介子推和老母已经坐在大柳树下死去,只在树洞里留下一片衣襟,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在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来年晋文公清明节带领大臣前来祭祀时,发现被大火烧死的柳树死而复生。后来民间渐渐盛行清明节祭祀祖先,追思先人,寄托哀思,教育后代传承良好家风,同时借清明阳气上升枯柳重生之际插柳栽杨造福子孙。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各地建了烈士陵园,学校和单位,也会在清明节祭奠英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党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然,清明节的习俗还有许多,各地略有不同,有踏青郊游、放风筝、吃青团、荡秋千等,无论哪一种,都传承了一种文化,那就是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清明不仅是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在提醒人们,天气暖了,此时开始播种,种子需要的阳光水分最为合适,要不违农时,抓紧时间进行播种前的准备,此时,田地里,运粪的,整地的,到处是忙碌的人群,大家都抖擞起精神,播撒着希望,盼望着丰收的喜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