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向我市交办第十六批群众举报件
大型交响合唱《黄河入海》精彩上演
研究部署经济运行重点工作
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 确保代表建议办理落实到位
以绣花功夫和匠心精神 大力解决城市管理盲点
打卡郑州文旅地标 感受厚重中原文化
扎实推进教育整顿 打造过硬政法队伍
三件四川珍宝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件四川珍宝的故事
▲ 青玉大牙璋
◀ 广政残石经
▶ 执镜陶俑

你知道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是怎么传阅经典文章的吗?月底展出的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广政残石经上有答案。

石经,指的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刊刻了七部儒家石经,蜀石经是这些石经当中字数最多、刊时最长、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

蜀石经通称“广政石经”。五代十国时蜀后主(孟昶)广政元年间(公元938年—965年),在宰相毋昭裔倡议下,后蜀开始刊刻儒家经籍,到了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才最后完成。广政石经前后历时近200年,最终完成儒家十三经。

堪称“史上最强教材”的广政石经当年蔚为壮观,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前往蜀地瞻仰、拓印。将于月底在郑州展出的广政残石经是经历战火后残留的劫后余碑,碎石残片上的秀美正楷曾被求知若渴的学子们奉为圭臬,传颂千年。

除了广政残石经,四川博物院还带来了一件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青玉大牙璋,它通高59.3厘米~60.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内微凹呈弧形刃,月牙形尖,一尖略长,且刃口锋利。玉牙璋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礼器,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用以祭祀山川的礼器,或者举行重大仪式时手持的仪仗用器。

执镜陶俑也是四川博物院此次带来的珍宝之一。作为四川博物院形形色色汉代陶俑中的一员,她能从被坚执锐的武士俑、热火朝天的劳动俑、载歌载舞的说唱俑等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是独特的气质。

执镜陶俑于1964年出土于四川,她头戴双花头饰,左手持一镜于胸前,右手放于右膝,身着朱红色褶领大秀袍,面带微笑。有趣的是,这个1700多年前的持镜女子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戴着指环,实在是难得一见。细看贴花执镜的她,正憨憨地笑着,似乎在说着“安适得惨,巴适得板。”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