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谋求大同的天下情怀
让幸福写在居民脸上
倾力为群众解决烦心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倾力为群众解决烦心事
——访惠济区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商国亮

本报记者 李 娜

“郑州市健康示范单位”“郑州市示范社区”“郑州市文明社区”“国家级妇女儿童实践基地”“卫生居民小区”“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惠济区大河路街道天河社区,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社区,短短几年时间,逆袭成为郑州市标杆社区。

他们是咋干的?社区百姓都说,这要归功于社区党支部书记商国亮。

采访过程中,商国亮讲了三个小故事:

“小马扎”让智慧康养进天河

天河社区是我市距离黄河最近的一个社区。小区环境好,但配套少,距离最近的医院开车就要40分钟,居民生病是个大麻烦。商国亮回忆说,小区内退休独居的李阿姨,年轻时落下病根,经常胃疼,怕麻烦孩子不愿去医院,结果把小病熬成了大病。有一次,他去李阿姨家里探望,只见李阿姨的儿子两眼发红在收拾东西,急救车刚把老人拉走。

“当时我心里一阵痛,我这当的是啥书记啊,老人看病都没个地儿,一定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商国亮这么告诉自己。

得知郑大五附院康养服务顶尖,他搭上公交就去找院长。一次不行两次,一天不中两天,揣个水杯、搬个马扎,十顾“茅庐”。看到执着的社区干部,郑大五附院的郑院长说:“就凭你这小马扎,五院康养进天河,人员设备全支持。”

后来三院、中医院都在天河设立了医疗服务站。现在的天河社区,中西医结合、内外病兼治,省市医保都管用,能看病能理疗、能用餐能看戏、能静养能健身。

解决了养老问题,商国亮和社区工作人员又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先后打造了一万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室外智能图书馆、专业托幼中心等,实现了不出社区,幼有所托、学有所教、老有所养。

“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得到群众拥护,家长里短,也能有大作为。”商国亮说。

“一群人”让社区变得更温暖

随着配套不断完善,社区居住率由最初的40%增长到90%以上。

居民多了,各种群众活动也热闹起来。怎样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商国亮又开始动脑筋。按照居民兴趣爱好,他们先后建立了22个文体社团,社团中成立趣缘党小组,党员达到200余名,让党员带头,引导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像老妈妈帮帮团,上门调解邻里纠纷,圈了很多社区“粉”。2020年初疫情突发,在党支部带领下,党员主动靠前,各趣缘活动小组迅速转换成卡点值守、上门服务、心理疏导、防疫宣传等应急志愿小组,短短两周时间,志愿者注册人数从800人增加到2500多人,占社区人口的五分之一。

“我觉得,党支部是主心骨,党员是排头兵,党员只有融入群众,才能带动群众,人人讲服务、个个比奉献,社区就能更温暖。”商国亮说。

解难题打开工作新局面

成绩取得了不少,提起最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其实也是极为困难的。

商国亮回忆说,刚当上社区主任的时候,他多次走访居民碰壁。后来,他扭转工作思路,拎了一瓶酒、俩小菜到最有名的缠访户老郑家,连吃两次闭门羹,第三次终于让他进了屋。酒过半巡,老郑带商国亮到地下室,指着一汪水问他:“你看这儿能养鱼不?一下雨就这样。”

商国亮一看,好好的地下室里,积了膝盖高的臭水。第二天,他就叫上几个朋友,迎着恶臭、趟着污水,连续通了3个多小时的下水道,身上又脏又臭,总算临时解决了问题。

看着下水一点点开始流通,老郑和居民们齐声鼓掌叫好。之后,商国亮多方协调筹资,两个月建成了小区回水泵站,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地下室养鱼”问题。

通过这件事,商国亮觉得,只有解决好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痛点”,与群众交朋友,才能转危为机,打开工作新局面。

“我什么也不求,就想做一个群众最喜爱的老商!”商国亮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