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榜样的力量 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地种好 保证粮食安全
扎根农村为乡亲 不忘初心报党恩
有多少次出生入死 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
用心用情 为患者服务 为人民服务
担当作为 让落后小山村蝶变为全镇先进村
立德铸魂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筑牢一线战斗堡垒 让党旗在社区飘扬
砥砺奋进新时代 履责担当勇作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天财:
把地种好 保证粮食安全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作为奋斗在小麦高产栽培领域40多年的农业科学家,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郭天财激动地说: “这是党对科技工作者的最高礼遇,一定会继续用百倍千倍的努力回报党、回报人民!站在建党100周年这个新的起点上,要咬定新目标、焕发新干劲、再作新贡献、再有新作为,把地种好,保证粮食安全,农民种地多有一些收入,端好中国人的饭碗。”

参加工作45年来,郭天财怀着对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深厚感情,抱着“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的志向,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生产一线从事小麦高产栽培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坚持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相统一,郭天财把田间当课堂,把麦苗当教材。他带领团队创造了一系列小麦高产典型,引领了小麦高产栽培方向,他培养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优势特色明显的小麦栽培创新研究团队,他先后主持申报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尽管郭天财的名字在小麦生产领域已成为一面旗帜,但初次见到他的人总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其他西装革履的教授相比,“土气”的郭天财更像一位地道的农民——衣着朴素,鞋子经常沾满泥土。

郭天财随身携带的提包里放着一把小铲子和一个钢卷尺,小铲子是到麦田用来挖土看墒情和小麦根系生长情况;钢卷尺是用来测量小麦的株高等生长状况。有了这两样小工具,他能及时发现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麦田管理决策建议。如今,在河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小麦创高产,种啥?咋种?咋管?得听郭教授的。”

“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见证了河南小麦产量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河南小麦又获丰收,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现在,我们中国人每吃4个馒头、每吃3包方便面,都有一个产自我们河南。我小时候吃白面馍的梦想早已实现,河南也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的美誉。”郭天财说。

当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作为河南农大的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更需要大力弘扬包括愚公移山精神在内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发先进实用的农业科研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杨钰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