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钟山风雨起苍黄(书法) 王鹏
窗下有清风
折扇的品格
蒲扇轻轻摇
永不熄灭的篝火(国画) 房巍 乔云
《失信:公共卫生体系的崩溃》
四大丑女不愁嫁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折扇的品格

♣宋宗祧

不久前到南方一游,在乌镇见到了一条长尺余、宽寸余,上有精美绣花的锦袋。导游说:此乃扇袋,盛放折扇用也。原来,江南多才子,而且才子往往身着青衫,手持折扇,风流倜傥,举止文雅。于是,当有佳人向才子表达爱慕之意时,就会送给才子一条精美的扇袋,取其谐音“善待”。

虽然中国很早就有了扇子,但折扇却是舶来品,北宋年间才从朝鲜传入。明人陆深在《春风堂随笔》中说:“余见南宋以来诗词咏聚扇者颇多……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折扇。盖自北宋已有之。”

折扇也叫“聚扇”“聚头扇”“撒扇”或“聚骨扇”等。折扇的扇骨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而扇面则用精致的桑皮纸、高丽纸等制作,上面或有书画。由于折扇携带方便,出入怀袖,“随时舒卷足称意”,“香山写入画图中”,很快便赢得了“怀袖雅物”的别号,尤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折扇虽然不是穿戴于身的饰物,但胜过饰物,因为它不光美观,还是书画文化的载体。于是,它就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文人身份、地位乃至修养的象征,成为显示文人文雅气质的“陪件”。不管是炎炎夏日或是其他季节,如果手执折扇,时而打开,时而收拢,或插于腰间,或囊于袖中,都会有一种风度翩翩的况味。例如,我们并不知道三国时周瑜是不是爱拿扇子,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说周瑜“羽扇纶巾”。如果要较真的话,当年赤壁鏖战是大冬天!其实,这就是文化,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可以说,一句“羽扇纶巾”凸显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词的艺术感染力。《水浒传》里林冲第一次出场,即“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何要拿扇子?这是有喻义的。第一,扇者善也,提醒自己善言善行;第二,扇子开合自如,提醒自己要收放有度;第三,扇子一扇,凉风习习,告诫自己处事要冷静;第四,扇子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警示自己得隐忍。给出的信息是,林冲不同于鲁智深、李逵,甚至也不同于宋江,林冲是有书卷气的。清朝时,纪晓岚就经常摇着扇子吟诗作对,好像扇子一摇就来了灵感,就能生出妙语佳段。

不仅是文人,艺人同样爱折扇。在许多演出场合,折扇甚至成了他们须臾不离的道具。相声名家,如田连元、郭德纲等一上台,就手拿一把折扇。当然不是用它扇风,而是作为一种道具。还有曲艺演出,无论是山东快书、河南坠子,还是京东大鼓,不少艺人手中都不离扇子。扇子哗啦一甩,其效果比过去艺人登台时用的醒木还好。戏剧演员也常把扇子作为道具,而且其用法还有规定:文人扇胸,武人扇肚,僧侣道人扇衣领,媒婆扇肩膀。梅兰芳饰演的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就拿一把折扇,绢面竹骨,上面有大团的牡丹,起到了烘托杨贵妃雍容端庄、高颜值的作用。近些年来,以扇作道具的风气也浸染到了围棋界。聂卫平、马晓春、柳大华下棋的时候也都手拿折扇。面对棋盘时不时似扇非扇地晃两下,既显风度,又有助于思考。

《论语·子罕》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折扇于人,是不是有一点夫子的味道?但似乎又比夫子要亲切,要周到,要自由可人一些。折扇,可谓亦师亦友亦红颜知己也。

说夫子,道夫子,折扇确实堪称一个品高格奇的“夫子”。

折扇能开能合、能屈能伸、能大能小。伸开来,“达则兼济天下”;收拢了,“穷则独善其身”。折扇无论怎么放开,都围绕着初心绽放。如果外界气温变化,一旦遇冷,即缩小横度,增加密度,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高度。总之,肌肉虽然收紧了,身子骨却更坚硬了。

我们做人就应该像折扇这样,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