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注重身体防疫更要心理防“抑”
“追捕”病毒的蛛丝马迹
“四送一助力” 很暖心
“抗疫”牌“手表”
最美“草帽哥” 守好俩阵地
“无接触”加油 更安全
村医熬中药 免费送村民
筑牢防疫线 社工在行动
“一核多元”体系织密群众安全防护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捕”病毒的蛛丝马迹
——138份新冠病毒感染者轨迹通报的背后

“XX,XX岁,现住址XX小区,X月X日X时经过X处……”疫情下,省会居民每天最关心的疫情信息发布中,往往少不了类似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活动轨迹通报。

统计显示,截至8月12日,郑州已经连续发布了138份新冠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轨迹通报,这138条看似简单的信息通报背后,却隐藏着海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记录。

我们必须快点、再快点

事实上,病毒链条的溯源,需要建立在充分完备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这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专家聂轶飞表示,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暴发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可以迅速查明传染源,摸清传播链,找出密接和次密接人群,进而找出引起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精准的预防控制措施。

以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例,针对阳性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开展调查,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流,进行疫情分析,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划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让密接者尽快得到排查,让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和病毒赛跑,也是和时间赛跑。按照当前我市流调要求,流调人员需要在4小时内完成病例活动轨迹调查,8小时内将密接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8月6日10时,郑州市二七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杨菊带领流调人员赶到一个疑似病例流调现场,迅速分工开展工作。2小时后,她写出了流调核心报告。杨菊说:“这还是算慢的,紧急情况下,我们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写报告。因为所有人都在等我们的报告开展下一步防控工作,我们必须快点、再快点……”

我们必须精准、再精准

流行病学调查是还原事实、还原路径、还原行为。在具体工作中,流调人员需要深入疫情防控最前沿,和每一名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近距离接触,详细询问被访者过去数日内都去过哪儿、跟谁见面、去哪儿购物、在哪儿吃饭等。随后,这些反馈都将被实地证实。流调人员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查找轨迹起点,并向前、向后延伸,一步步还原感染者过去的全部行动轨迹。

多次参加新冠疫情流调的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专家王奇说:“调查过程就像在战场排雷一样,要求我们既要小心谨慎,又要争分夺秒,排一个少一个,每耽误一分钟也许就会有更多人被感染。”

除了需要争分夺秒,流调人员还需要直面危险。

因为要精准绘制相关人员的行动轨迹图和时序图,流调人员几乎每天都要穿梭在医院隔离区和其他高风险区,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细节,需要多次往返隔离病区,和相关人员反复沟通和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危险也得去,这是我们的工作。”杨菊说。

其实,流调工作就像是在破案,整个流程非常严谨,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每一个时间点都不能遗漏,还要完整衔接,不能有空档;每个环节做的事情、接触的人都要尽可能详细,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能漏掉一个。漏掉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地雷”,留下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

现实中, 流调工作的难点、痛点就是被调查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抗拒、欺骗、刻意隐瞒等。“并不是每一次调查都能很顺利完成,有的流调对象出于自己的隐私考虑,会对部分内容进行隐瞒;而有的会忘掉某些细节,这些东西就要靠流调人员慢慢去解释、去引导,帮他们回忆。”王奇说,“为了避免漏洞,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只能精准、再精准!”

据介绍,为切实做好疫情流调溯源分析工作,郑州市组建市、县两级流调队伍,精准高效开展流调溯源工作。

统计显示,截至8月13日,我市138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已全部完成流调,共追踪密接2515人、次密接8048人。

战斗未停,“追捕”病毒仍在24小时继续!

本报记者 汪辉 王红 通讯员 冯金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