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要闻 上一版3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打造郑州黄河文化的着力点
产教融合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郑州黄河文化的着力点

秦天枝

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郑州黄河文化是黄河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郑州须紧抓机遇,找准发力点,打造以“山、河、祖、国”为核心的郑州黄河文化品牌,讲好郑州故事。

在深挖郑州“根文化”上下功夫

“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是对郑州“根文化”的集中表达,郑州“根文化”主要以新郑片区的裴李岗文化、黄帝文化和登封嵩山文化为突出代表。八千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既是黄河文化最初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是黄河、黄土、黄皮肤绵延万年的“文脉之根”。轩辕故里的黄帝文化,建立了华夏子孙五千年对大一统的信仰和民族发展模式,开创了“龙的传人”始祖文化,是黄河、黄土、黄皮肤生生不息的“血脉之根”。天地之中嵩山文化,孕育了以“大道为中”为核心的中国原创哲学,淬炼了以禅宗少林为杰出代表的功夫文化,是炎黄儿女征服人与自然的行动指南,是黄河、黄土、黄皮肤枝叶繁盛的“魂脉之根”。

建议把郑州建成 “博物馆城市”。五千年文明史在黄河流域留下了无数遗址遗物,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唯一,地位不可动摇,价值难以估量。以郑州“文脉之根”“血脉之根”“魂脉之根”的城市定位,突出“培根铸魂”这个精神内核,确立新郑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为郑州“根文化”主地标,聚焦“一带三核”的“根文化”,共筑“山、河、祖、国”文化家园。

建议郑州成立 “中华文化大学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人在这里产生,国在这里出现,黄帝在这里诞生,华夏文明发展史的无数密码,等待解开。一所大学是揭开他们神秘面纱的主力军,同时需要多方合作,同力共担传承华夏文明历史责任。

在彰显郑州“城市文化”上展魅力

“天下古都、文明华章”,是对古都郑州长期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城市中心”的集中表达。郑州“城市文化”主要以登封禹都阳城、河洛古国、商城遗址、开封城摞城等载体。海量的陶器、青铜器、铭文、祭祀礼仪,尤其是成熟合理的城池规划、井然有序的行政规则,不仅为延续千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烙上了熠熠生辉的郑州品牌、历史胎记,也铸就了郑州从创世古都、政治中心到商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特性、城市品位。

建议紧扣郑州黄河文化的政治性、人文性、包容性特征,提炼郑州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城市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以郑州为中心向开封、洛阳外延“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讲好郑、汴、洛古都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的“政治演进史”“城市建设史”“文化发展史”,彰显从天子驾六、殷墟甲骨文、隋唐洛阳城、开封宋城到郑东CBD建筑群的跨时空对话,精筛汉字、神话、戏曲、武术等非物质文化品牌,重点结合当下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主方向,提炼郑州黄河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做大做精黄河天下演艺综合体,建成融合文物保护、城市发展、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讲好郑州融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为一体的城市故事,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打造郑州“生态文化”上更出彩

“天人合一”是对郑州“生态文化”“治黄文化”的集中表达。郑州“生态文化”“治黄文化”主要以黄河国家博物馆、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文化公园等文旅精品为载体。“黄河宁,天下平”,“治黄”是黄河文化的一道千年考题,从大禹治水到地上悬河,从花园口决堤到黄河生态走廊,从黄泛区到网红打卡地,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端生态碗、吃绿色饭”成为打造郑州“生态文化”“治黄文化”的底层法则和生态着力点。

建议紧扣“黄河安澜、生态郑州”的城市定位,一方面积极探索“生态保遗”新模式,尽早建成开放黄河国家博物馆、百座沿黄文化遗址公园,构建遗址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文化需求、文旅商结合等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方面加强对黄河自然生态的保护性开发与治理,站在全河讲保护、跳出郑州谋治理,发挥郑州“山河祖国、早期文明”资源优势,九省联动、协调推进,打造以黄河为主题的生态轴、文旅廊、科创带,从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的历史变迁中讲好黄河的“前世今生”,从黄河魂中彰显中华魂,从黄河梦中打造中华梦。 (作者系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