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地随律转(国画) 白金尧
光山“二胡”
大象无形
人世的大爱
边学边拍(摄影) 刘予平
《西方古典美术史》:细数古典学术发展流变
薯干飘香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第一部 陆地行舟

郁洋驱车抵达白云寺镇马鞍村之前,好几次都虚惊一场。

朱主任看着车窗外的乡间水泥路总是冷不丁喊一声:“停车,走错了路!”那些岔路口看上去都很相似,很难分辨哪条路的尽头才是他们的目的地。这里是浅山丘陵地貌,路面依山势高低起伏,环绕盘旋,前方不远处拐个弯即隐藏于树林之中。路边偶尔见到农户的宅院,大多数会辟出一间房子开设个杂货店,看上去伤痕累累、歪歪斜斜,门口有玩耍的儿童,或者卧着的狗,散养的白鹅,但都不能提供有辨别价值的信息。直到看到一块“观鱼山庄”的农家乐餐馆指示牌,朱主任才松了一口气:“没错儿,我在这山庄吃过饭,前面不远就是马鞍。”

单位下乡一般只是到乡镇,极少到村里来。山路狭窄,只能单车通行。如果两车相遇,就需要一辆车提前寻个宽坡处停下,主动让另一辆车通过。路上郁洋尽力将车子开得飞快,他的经验是,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的时间越短,越能减少与其他车子相遇的概率。前方路左侧有一个高坡,立着一根不锈钢旗杆,顶上垂着一面有些褪色的国旗。朱主任说:“拐上去,上面就是村部!”郁洋一踩油门,车子轰叫着爬上高坡,却吓得心里一颤,眼前竟是一个大水坑,不知深浅的一池黄水。他猛打一把方向盘,将车子刹在坡沿上。

山坡下方是茶园,如同一垄垄的梯田,几个身穿长围裙的农妇正在采摘秋茶,远处的树林遮掩着山民零散分布的房屋。山坡后面是马鞍村部,像个农家院落,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标牌。刚下过雨,路面有些湿滑,朱主任下车踮着脚往村部走,郁洋拿着文件袋跟在后面。

朱主任来之前跟马鞍村支书打过电话,一个身材壮硕、满脸络腮胡的汉子站在门口,双手插在裤兜里,瞪着眼睛看着他俩。朱主任跟他寒暄几句,方知他就是马鞍的村支书钱守成。办公室里有一男一女正趴在桌子上填写一叠表格,钱支书粗着嗓门说:“这是区里来的领导朱主任,搞我们村的扶贫。”男的摘下眼镜,拿起放在桌上的烟盒,抠一支欲递过来。朱主任笑着冲他摆摆手:“不吸烟。”女的扔下笔,站起来用一次性纸杯倒茶。朱主任瞅了一眼他们填写的表格,问道:“这是在干什么?”女的说:“建立贫困户档案,一户一表,上面要检查。”朱主任看了看旁边堆的一摞崭新的深蓝色档案盒,点了点头。

一坐定,朱主任很快步入正题:“这次区里召开扶贫工作会,政府办人员工作疏忽,通知会议时将我们单位漏了。”钱守成双手一直插在裤兜里,见郁洋还站着,就用脚踢了一下墙角的旧板凳,说:“坐。”郁洋看见板凳角有一颗松动的铁钉,往上冒出一厘米,他迟疑片刻,小心地坐了半边。“你们区政府真熊懵!”钱支书嘟囔道,“通知会议都能漏了。”朱主任的话被打断,他没想到钱支书说话如此粗俗,讪笑一下掩饰尴尬,接着说:“会后从别的单位复印一份文件,才知道我单位联系咱们马鞍村。”钱支书粗声说:“你们啥单位?我没记住。”朱主任说:“区地方史志办公室,我们是区政府下属的小部门,负责编修地方志书。”钱支书点头说:“你们是文化人。”朱主任看了郁洋一眼,微笑着说:“文化人谈不上,但我们负责记载历史。比如这次扶贫工作,全区各部门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什么样的扎实成效,我们将如实记载下来,留传后世。”钱支书鼻子“哼”了一声,撇着嘴说:“我搞了三十年扶贫,跟你说句实话,我没有从上面搞到一分钱。”朱主任听出了钱支书话里的讥讽意味,挑着眉梢说:“钱支书,这次不一样,省里下了很大决心,已经有批示下来,凡是没有完成脱贫目标的县区,换届时主要领导不得调整,更不得提拔重用。”

朱主任看出钱守成是个大老粗,说话直来直去,极没礼貌。钱支书忽然双手从裤兜里掏出来,往外大幅度地一摊:“开始都说紧要,最后全是大忽悠。你们一哄而散,我这一堆档案盒、打印费都无人解决。”朱主任脸一红,忍不住也瞪着眼睛高声说:“我解决!这次给贫困户建档的文印费全部由我单位承担!”那个女的连忙打圆场,冲朱主任笑着说:“不用,不用,这些必需的支出,我们会向村民公示的。”朱主任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失态,顿了一会儿,语气缓和下来:“你是……妇女主任吧?”女的笑着说:“是的,我叫吴秀娥。”又用手一指对面戴眼镜的男士,“这位是刘会计。”

似乎为了岔开话题,刘会计忽然问道:“李道顺的儿子得的啥病?去年听说去武汉治病花了二十多万。”吴秀娥摇头说:“不知道。”钱支书说:“他保密得紧,死活不往外说,没见过他那样的人。”朱主任神情一紧,脱口道:“不是艾滋吧?”钱支书的手在空中大幅度地一挥,说:“我们村没那病!”朱主任“噢”了一声。

这时,一个中年人骑着摩托车驶进了院子里。朱主任往门外瞟一眼,认出是该镇的宣传委员袁理,脸上立刻荡出笑意,他乡遇故知般地大声喊道:“袁委员!”袁理跨进办公室,双手紧握朱主任的手说:“朱主任,欢迎您这区领导到我们马鞍村来指导工作。”朱主任说:“指导谈不上,区里让我们到马鞍来搞扶贫,是我们的缘分。”说了几句闲话,袁委员忽然对钱支书说:“得准备一下,明天市委组织部的杨部长要到咱们村检查基层党建工作。”郁洋听了心里一惊,觉得这是个重要接待任务,没想到钱支书仍然双手插兜,挺着肚子丝毫不为所动,瓮声冒出一句:“他来干啥?别让他来!”郁洋心里暗笑,心想市委组织部长下基层调研,来与不来岂是袁委员能做得了主的事情。袁委员似乎对钱支书的态度早已见怪不怪,像是没听见一样,转脸对朱主任说:“中午不要走了,尝尝我们马鞍的地锅饭。”朱主任摆手说:“不用不用,我们不能给基层添麻烦。”

郁洋端起吴秀娥倒的那杯茶,白云寺镇是茶乡,他以为会是地道好茶,没想到泡的是茶叶末,而且水也有点温吞,顿觉失望,假装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走到院子里抽烟。外面传来孩子的喧哗声,他往外走几步,发现村部前面是一所小学,二十多个孩子正在操场上玩耍。大约是课间休息,从孩子们个头差别看,应该不属于同一个年级,说明全校大约就这么多学生。空气中传来一股沁人肺腑的异香,郁洋掏出手机,想给那未名的花儿拍照片,却没找到异香的来源。于是转过身,去给正在采茶的农妇拍照片,他每年编纂《隐山年鉴》都需要用一些茶乡风光的照片配图。刚选好角度,采茶的农妇好像发现了郁洋的企图,她们互相调侃着,说些淮城本地难懂的土话,然后背过身子不让郁洋拍她们的脸。

1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