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思践悟开新局 美好教育谱新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双减”下的“建新实践”
智慧“双减”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
创艺体特色 促五育融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艺体特色 促五育融合
—凤鸣路小学创新课后服务模式为“双减”添活力
河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教学生写粉笔字
串珠社团作品在郑州市青少年宫展出
武术社团作为二七区唯一一所学校代表参加河南省第八个全民艺术普及周

沁润校园的书法文化、强健体魄的“每日跑操”、传承技艺的串珠艺术特色校本课程、踏歌起舞的活力啦啦操、融合学科的多彩社团……在二七区凤鸣路小学,“双减”政策落地有声。

为推进“双减”政策以及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政策落实,凤鸣路小学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减负、提质两手抓,立足自身优势,融合多元特色,将课后服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总规划,构建涵盖特色化兴趣特长课程和个性化社团活动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持续强化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向美生长。

特色美育润童心

漫步校园,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行走在墨韵长廊,墙上张贴的师生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展现书法特色艺术风采;来到书法社团教室,在古色古香的书写桌上,毡布、字帖、毛笔等书法用具一应俱全,学生们全神贯注地书写毛笔字,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创作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书法作品……在这里,书法文化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特色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为“河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凤鸣路小学深入推进书法教学工作,组织全体学生每天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20分钟的“齐练书法”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分班级分场集中练习粉笔字、毛笔字,努力从小练就一手好字,促进规范用字,弘扬中华汉语言文化。

在做实做强书法特色的同时,传统技艺——串珠也以鲜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的校本课堂上,让美育在校园多点开花。“晶莹童心串珠艺术校本课程是二七区书法美术课程研究成果的校本课程代表之一,也是编入学校3~6年级课表的特色课程之一,在每周一节的串珠课上,孩子们用一颗颗珠子串出形态各异、晶莹剔透、富有童趣、充满故事情节的作品,展现出丰富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学校已探索出多样化的美育内容,并通过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将美育充分渗透学生生活学习,用厚重的艺术文化底蕴助力孩子们飞得更远更高。

阳光运动强体魄

在凤鸣路小学,凤之舞啦啦操社团是首屈一指的“明星”社团。伴着动感音乐,社团学生们紧跟节拍,踏着鼓点,身姿轻盈地跳跃舞动,展现着自信蓬勃的青春活力,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围绕“双减”要求,该校持续深化特色体育,多维度、全方位地将健身操、足球、长跑等多个运动项目整合融入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让学生尽享运动乐趣,并带领学生在各项比赛中一展风采。

比如,今年,为培养学生健康体育的意识,学校组织开展了首届“校长杯”足球班级联赛,学生们在绿茵赛场奔跑驰骋,收获运动快乐,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再如,为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该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启“全校跑操”活动,通过每天20分钟的集中运动,保证学生有效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如今,啦啦操、足球已纳入课表,实现每班每周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阳光运动带来的快乐,形成学校“人人参与、人人健康”的良好局面。

“自选套餐”展个性

“双减”背景下,如何为孩子搭建更完善、更丰富的课后服务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凤鸣路小学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人才优势和功能教室、体育馆等硬件优势,挖掘教师特长、爱好,鼓励大家全员参与、共同开发特色课后服务活动,丰富社团“菜单”,让学生的课后活动拥有更多选择。

如今,该校社团活动课程已涵盖文体、艺术、劳动、科学等多个领域。英语模拟联合国、编程、篮球、足球、啦啦操、武术、合唱、串珠、戳戳画、书法等延时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提升学习质效也必不可少。“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们还结合校情、生情,实行‘作业辅导+社团活动’服务模式,上线‘自选套餐’,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两项自选社团活动的延时服务。”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期间,教师们还会对学生进行补习辅导,提升学习效率,拓展学习空间,全力助推育人提质、学生减负。

苏立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