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虎虎生威(国画) 袁士珍
质朴醉人的文学美感
站在树上听春风
春天的模样(外二首)
《平凡英雄》:感悟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叠翠山庄(国画) 郑微
初识紫菜薹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初识紫菜薹

♣ 韩红军

走进菜市场,浓浓的烟火之气便扑面而来。油麦菜、小白菜、上海青、韭菜、菠菜、茼蒿……立春后上市的各种青叶时蔬,一捆捆、一排排、一堆堆铺排在大大小小的摊位上。青碧的菜叶挂着晶莹的露珠,映照着琐碎生活的真、映照着时序流转的美,平朴中有诗意、俗气中有幸福。

经过大半个月的不懈努力,终将春节前囤积的菜蔬吃完。周末上午,迫不及待地到附近的菜市场,计划买几样应季的新鲜青菜。在一片青绿之中,我跳跃的目光无意间扫到一把紫红的菜薹。

单看外形,它颇似常见的油菜花、芥蓝。因通体紫红,臆度其应是甘蓝或白菜近亲菜品长出的菜薹。瞄了一眼旁边的价签,“貌不出众,价格可不便宜!”心里颇不以为然,正欲转身离开,看到身旁一位大姐熟练地选了两把,放进了袋子让老板过秤。我忙问道:这紫菜薹好吃吗?怎么做啊?

大姐很是热心,告诉我,在武汉长大的她从小就非常喜欢吃紫菜薹。最后建议我也买一把,“可以尝尝,清烧就蛮好吃,又鲜又脆!”紫红的菜薹,看着就很喜庆,掐一下也很鲜嫩。于是听从这位大姐的建议,让老板也称了一把。

从未吃过,更未做过。回到家,赶忙用手机查询菜谱。“比葫芦画瓢”,学着做“清炒紫菜薹”。

清炒是最简单的烹饪方法,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叶菜的清爽鲜香。网上的教程就是寻常的几步,与平时烧青菜方法并无不同。将菜薹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寸余长短的小段。菜薹上细下粗,茎尾约有两三厘米粗细。一刀下去,腕上还未用力,刀便坠溜下去。伴随着极轻细的“沙沙”声,便看到了红紫表皮下的茎肉。嫩脆如玉的茎肉,洁白多汁,看上去似与霜后的水萝卜别无二致。

备好菜,开火。油锅烧热,先爆葱姜蒜,其后将菜薹倒入锅中。随着刺刺啦啦的翻炒声,菜薹的香、葱蒜的香、豆油的香,在小小的厨房里不断地生发、升腾、碰撞,最终汇融为菜薹的独有清香。

怪自己水平有限,爆炒时可能未掌握好火候,菜薹的表皮已泛白、泛青,不似初时那般鲜亮紫红。尤其长着碎花的茎首,原来就将紫未紫,一经热炒又还原为深绿色。

做菜讲求“色香味俱全”。这盘清炒紫菜薹,虽“色”不尽人意,好在“香”气已出。只待正式开吃,以品其“味”。出锅、装盘、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根,放入口中。轻咬下去,菜薹清脆水嫩不减,嚓嚓然有声。初嚼,略泛青菜俱有的清苦;只待两三下,甘味渐起,口齿间满是清鲜。一筷一箸间,也算是品出了紫菜薹“鲜、脆、甘”的妙处。

一盘菜薹,很快就被我和妻子抢光。饭后,意犹未尽,又掏出手机想,再查一下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做法。

恕我寡闻,原来这紫菜薹不仅口感香脆,又营养丰富,早已是湖广、江浙等长江流域的寻常菜蔬。可配肉、可清炒,可炖汤、可凉拌,做法不同,口感各异。网上推荐最多的是“菜薹炒腊肉”。急火快炒,翻炒过程中腊肉的油可充分融入菜薹中,口味更是鲜香独特。

而炒腊肉,又以出产于武汉的“洪山菜薹”为最佳。循迹再查,不想“洪山菜薹”更是了不得。“色紫红、花金黄”的洪山菜薹,唐朝时便为当地特产,历朝历代均为“贡品”,至清朝又得“金殿玉菜”之褒封。在洪山当地,又以宝通寺附近九岭十八凹一带出产的口感最佳。物以稀为贵,精品菜薹可卖到100多元一斤,甚至“塔影田”产的每斤更是要2000元。

在武汉三镇,紫菜薹与武昌鱼齐名,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怪不得上午在菜市场遇到的那位大姐,对菜薹情有独钟。

未曾想到,这看似寻常的紫菜薹,背后竟有如此大的学问和讲究。在郑州无缘品尝正宗洪山菜薹的鲜美,但也无妨。初识紫菜薹、初食紫菜薹,这把郑州出产的紫菜薹,它不仅满足了最本真的口腹之欲,更让我品尝到了春菜最纯粹的清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