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什么要读杜诗
春深绿清漪(国画) 王延旭
做人要靠谱
尊称的变异
《最早的中国》:从玉的肇始溯源华夏文明
江南春色图(国画) 沈钊昌
儿时的上学路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回到车内的时候,陈清脸上挂着喜滋滋的笑,手里提着两袋茶叶。郁洋狐疑地问:“这是什么?”

“那个老板除了卖水暖器材,还自产自销茶叶。”陈清话语里透出掩饰不住的兴奋,“看上去不错,就拿了两斤,票开在一起。”

“多少钱一斤?”郁洋问。

“夏茶的芽头,五百一斤,两斤老板收了九百块。”陈清说。

郁洋觉得陈清这样做显然不知分寸,起码应该先向自己汇报一下。要那两斤茶叶干什么?陈清无疑是想两个人一人一斤。下乡扶贫,赚杯茶喝。这种行为违规、违纪暂且不论,在白云寺镇上搞这种事情,本身就极为不妥。马鞍村的第一书记连瑞就在这个店订购水暖器材,老板随时可能会宣扬出去,万一被人揪住把柄如何收场?但此中道理没法跟陈清讲得太深入,他如果不理解倒显得自己小题大作。郁洋心情有点不痛快,一路无语,在山路上将车子开得飞快。

到了张根财那三间平房门前,两人几乎惊呆了。

眼前出现一条战壕!几乎可以容纳一个连的战士!

郁洋让张根财挖一条沟,能够埋设直径为两厘米的水管就行,按一般人的理解,挖个20厘米深度的沟槽就可以了。

张根财家往西是一个隆起的山坡,所以他在山坡上挖的壕沟深度达到两米!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使山坡处的沟底与院子约一尺深的沟底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整条沟的宽度一米有余,实际上有10厘米宽就足够了。

“哇,劈山开沟,真壮观!”陈清啧啧感叹,并掏出手机拍照。张根财站旁边一脸憨笑。

“你为什么要挖这么宽?”郁洋质问道,他气得声音都有点发抖了,难以想象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身上蕴含着怎样巨大的能量与激情,竟能完成如此浩大的土方工程。

“挖窄了,我下不到沟里去。”张根财笑着说,“铁锹把在沟里也转不开。”

噢,挖一人多深,他得下沟里去。郁洋心痛不已,没好气地说:“你为何要下去?谁说挖沟一定要下去?”

张根财一声不吭。

郁洋伸手用拇指和食指岔开比画了一下,说:“挖一拃深就够了。”

张根财摇头说:“那不行,冬天水管冻坏了。”

郁洋看他固执而愚钝的表情,陷入无语。心里想,难怪人都是要找个伴侣的,张根财独自在湖畔生活,大约因为常年无人陪伴,才慢慢地变成了这种死脑筋。如果随便有个人点拨他一下,也不至于如此蛮干。

不一会儿,水暖器材店的老板骑着三轮车“突突突”地赶到,车上驮着不锈钢的蓄水塔、潜水泵和水管。张根财见状,立刻两眼发亮,跑上前去迎接。

郁洋到厨房查看地形,张根财一句“冬天水管冻坏了”提醒了他,他觉得应该穿墙打眼将水管接进厨房里面,才能确保冬天可以正常用水。这时他意外地发现,厨房的地锅里竟然有半锅米饭,而他上次送来的美的电饭煲被遗弃在厨房的墙角,黑乎乎的,如同被火炙烤过一般。

“老张师傅!”郁洋拎起电饭煲,走到院子里大声问道,“这是咋回事?”

“这……我搞错……”张根财一脸内疚的神情,“烧坏了……”

“咋用的,为什么会烧成这样?”郁洋疑惑不解。

张根财欲言又止,挠头说了半天,郁洋才搞明白原委。给他新买了电饭煲之后,他之前的坏电饭煲里有个旧锅胆,他想着先将旧锅胆放进新电饭煲里使用,待旧锅胆用坏掉以后,再使用新电饭煲的原配锅胆,相当于他又有一个新电饭煲,这样就延长了电饭煲的使用寿命。哪知旧锅胆与他的新电饭煲不匹配,底座接触不良,第一次做饭就将新电饭煲烧坏了。

“也就是说,你现在还剩一只完全没使用过的新锅胆!”陈清在一边坏笑道。

张根财看了陈清一眼,连连点头说:“对,对,还有一只锅胆。”然后双手缩在胸前,像给郁洋认错似的,嘴巴一张一翕,又似乎很无辜。

“再给你买个电饭煲,你是不是还接着换锅胆?”陈清挑逗他。

张根财咧嘴笑了一下,又急促地摇摇头。

郁洋看了看手中的电饭锅,陡然扬手一甩,抛到了门前的土坡下,骨碌碌滚得老远。

一只电饭煲不值多少钱,郁洋让妻子从网上买的,大概100多块。但张根财的做法令他生气,却又万分无奈,而且多说无益。

张根财从屋里抱出一个西瓜,用刀切开,请大家吃。郁洋往他堂屋地上一看,竟然有十多个大小不同的麒麟瓜。想起上次来的时候,地上也有两三个,就问:“老张师傅,你哪来这么多西瓜?”

“我……”张根财嘴一咧,笑了笑,似乎不知如何回答。

“快说,到底哪来的?”郁洋板着脸说。

“我……”张根财低声说,“自己种的……”

“你之前说自己只有一块红薯地,还被水库水位上涨时淹掉了,怎么从来没跟我说你还有一块西瓜地?”

张根财咧咧嘴,一声不吭。

郁洋问:“你卖西瓜收入多少钱?”

张根财嘿嘿笑了笑,然后不好意思地说:“没多少钱,六七百……”

“瓜你是怎样卖的?”

“用担子挑着卖。”

郁洋心里叹了口气,张根财看上去很憨傻,自己帮扶他这么多,他一直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但却知道向自己隐瞒收入。算收入账时,他从没说过自己种有西瓜地。他内心肯定明白,自己越穷越可以获得好处。这使郁洋轻吁一口气,再朴实的农民其实也有狡黠的一面。不过,张根财也有精明之处,反让郁洋对他的境况略感放心。如果真的憨傻到底,才令他忧虑。

水暖店的老板蹲在地上,手中的锤子敲敲打打,将水管埋进水沟,陈清在旁边时不时地给他上一支烟。郁洋坐在廊檐下的椅子上,有点发怔,想了一会儿说:“陈主任,你给老张师傅买的两斤茶叶呢?是不是还在车上忘了拿下来?”

“哦。”陈清看了看郁洋,表情有点异样,迟疑了片刻说,“是的,我去拿。”

郁洋感觉陈清的脸色有点难看,但也只能如此了。陈清原本就没和他讲清楚那茶叶是干什么的,他不如干脆装着糊涂,将事情扭转至正确的轨道。

你们会是怎么开的?

谁让你们拍这样的照片?还发到群里来!

让你们周镇长给我打电话!

夜晚九点多钟,全区脱贫攻坚群里接连蹦出三条消息,郁洋一看,竟然是王旭光区长发送的,郁洋顿时头皮发炸,心跳加快,连忙往下划拉手机屏幕,查看详情。

23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