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当前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将郑州打造成为“全球绿色城市”的路径
建设人才高地需从五个方面发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前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韩枫桦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目前开展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过程中,应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不断强化干部的能力素质,提高干好工作的本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今天刊发韩枫桦同志《当前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文章,希望给读者以启发。

开展好“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是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如何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各级党委(党组)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在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对标找差距大讨论上,应着重把握“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方向问题

“对标找差距大讨论”活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活动难把握、讨论难深入。把握不准标准和方向,很容易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跑题走调,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老路上。要使活动健康有效开展,就必须提高站位,转变观念。一方面立足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中,推动思想再解放、标杆再提升、压力再传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合理规范,使之运行在既定轨道上。

第一要把握好方向问题。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克服因循守旧的观念,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二是深化认识,营造氛围。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打不开,工作思路就打不开。要自觉落实“对标找差距大讨论”活动要求,在思想碰撞、精神洗礼中触及灵魂,在理清思路、提高认识上检验成效。三是积极引导,求实求效。一方面,“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一项专题教育活动,仅靠一次动员部署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由于干部层次和认识的差异,很容易出现认知偏差,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防止活动走过场。

第二要把握好关键环节。对标对什么、找差距找什么?对标就要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查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坚决、及时、到位,是否做到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对标就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八项本领”、提升“七种能力”和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查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否坚定、主动、彻底;对标就要对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查找推动省委、市委重要部署和中心工作落实落地是否有力、有为、有效;对标就要对照国内外先进城市,从更宽的视角看位次,从更高的目标看短板,查找各地区、各领域工作与全国一流的差距,切实找准自身位次、存在短板,明确追赶的目标和方向。

第三要把握好能力作风建设的落地问题。“四问大讨论”问什么?一问思想站位高不高,有没有世界眼光;二问研究谋划深不深,是不是国际标准;三问方法路径对不对,敢不敢创新突破;四问能力作风硬不硬,能不能担当作为。要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看看是否存在工作惰性、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等问题;重点解决工作作风问题,看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是否弱化,工作中是否存在“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遇到困难问题“绕着走”等现象;重点解决工作能力问题,看看是否存在本领恐慌、思路单一、方法老旧的问题;重点解决工作方法问题,看看是否存在业务不精、目标不准、措施不足等问题。

二、在能力素质大练兵上,应着重解决“责任缺失、本领恐慌、担当不足”问题

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提升能力、锻造作风、立身实干、争先出彩”这个主题上来,以强烈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解决好干部责任缺失、能力恐慌、担当不足的问题。

第一是提升“想干事”意愿,解决“责任缺失”问题。工作中,少数干部善于“打太极”“和稀泥”“做样子”,放任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提升“想干事”意愿,就要把“要我干事”变为“我想干事”,主动深入群众解决民生福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让“夙兴夜寐,激情工作”“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扑下身子,一抓到底”成为常态。

第二是拓展“能干事”方法,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工作方法一成不变,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会消解工作激情,降低工作效率。要不断学习、拓宽思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要善于借鉴、为我所用,积极将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有效解决“本领恐慌”问题。

第三是强化“干成事”能力,解决“担当不足”问题。随着社会转型、改革深入,必定要面临许多矛盾,如果只想“守摊子”,不愿“担担子”,矛盾只会越积越多,事业只能停滞不前。然而,有的干部遇到“难事、急事”就“退避三舍”,认为不担当就不“惹事”;有的干部“明哲保身”,逃避责任。要把“敢担当”标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形成“能担当者上、不能担当者调、不担当者下”的工作导向,建立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良好氛围。

三、在作风问题大整治上,应着重克服“慵懒散逸”“本位主义”“敷衍拖沓”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当前,在干部队伍中,有的不能直面自己的不足,有的不能在工作上开拓创新,有的满足于一般化、差不多等等。为此,在作风问题大整治上,应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是整治“慵懒散逸”,解决效率不高问题。当前,有的干部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只从地方利益出发、从部门利益出发、从个人利益出发,有利就“争”、没利就“躲”,站在本地区本部门的立场考虑问题多,对上级决策部署搞选择性执行,有的工作主动性不强,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甚至存有抵触情绪。对此,要重点整治“不思进取、自甘平庸”“在其位不谋其政”“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迟到早退、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甘于‘躺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问题。

第二是整治“本位主义”,解决思想屏障问题。善思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但有的干部对发展思路、达到目标、工作举措等,说不清楚;还有一些干部对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敏感不掌握,对新常态新决策不适应不会抓,造成一些好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被打折、被悬空。对此,要重点整治“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层层请示,层层画圈,遇事当‘老好人’‘和稀泥’,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本位主义严重,思路不活,眼界不宽,做事凭经验,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愿深入一线了解情况,不会结合新形势、新政策解决实际困难”等问题。

第三是整治“敷衍拖沓”,解决工作空转问题。当前,我们有一些干部对分管的工作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安排和要求上,没有深入抓、具体抓、精准抓,没有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推进工作的硬招实招。无论是文件还是讲话,都是上下一般粗,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情况了解仍停留在“差不多”“基本上”“大体上”等工作状态。对此,要重点整治“善作虚功,不求实效,喊口号装样子,做表面文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话做事‘只挂帅不出征’,当‘二传手’,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能缓则缓,能拖则拖”等问题。

四、在队伍士气大提振上,应着重提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精气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当前,我市既面临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无论是抓住机遇还是应对挑战,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汇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第一,提振“精气神”应在激励斗志上下功夫。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基础,绝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有“箭在弦上”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更要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品格,不能压力不足、动力不够、精神懈怠、庸庸碌碌。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气魄真抓实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着和韧劲攻坚克难。

第二,提振“精气神”应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进一步提升境界、改进作风、增长才干,进而在工作中自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突出重点,把握难点,选准着力点,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于大胆超越经验和传统,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加强道德修养,锻炼卓越胆识,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以为民、务实、清廉、创新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第三,提振“精气神”应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实现科学发展、赶超发展,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活力是关键。只有旗帜鲜明地树立和彰显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干部选任机制,让德才兼备、作风优良的干部脱颖而出,才能更好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干劲,进一步提振“精气神”。要做好干部培养选任制度的顶层设计,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竞争任职等方式,使有思路、有干劲、有激情、有贡献的优秀干部得到重用;完善奖惩机制,注重实绩考核,使党员干部保持持续的压力和动力,永不懈怠。

五、在争先进位创一流上,应着重解决“正向激励、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要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落地,就要着力解决各级干部在发展思路“敢谋”、在目标定位上“敢比”、在干事创业上“敢为”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大力营造人心思进、人心向上、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努力在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行动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一要解决好在发展思路上“敢谋”问题。思路一变天地宽。抓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是思路的问题。有了好的思路,围绕着这个思路苦干实干,总能干成。如果思路不正确,那么抓发展就是南辕北辙。强化争先进位意识,树牢“敢谋”鲜明导向,要认清差距,既不能小成即安、盲目乐观,更不能怕担风险、因循守旧。要向历史学习,学习前人知识,借荐他人经验。要积极与新思想对标,与中央要求对表,与省委、市委部署对准,做到站高一步观大局、想深一步谋大势、靠前一步抓落实。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学习其先进思想理念、科学管理方法。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和差距,把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要解决好在目标定位上“敢比”问题。河南省“十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对中原地区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深入开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活动,在解放思想上比胆识、在推动发展上比成效、在真抓实干上比担当,亮出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鲜明态度,响鼓重锤打响擂台赛。要坚持眼睛向外看、眼光向前看,跳出郑州看郑州,站在全国、全球看郑州,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更高追求谋划工作,时刻保持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冲破“坐井观天”的狭隘思维,激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强劲动力。要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考核排名,坚决防止因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而透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把郑州放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中,进行深入比较分析,紧盯国家中心城市相关领域的核心指标,加快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

第三要解决好在干事创业中“敢为”问题。树牢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加强调研、找准症结、出台措施,引领带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要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做到“有人负责我协助、没人负责我担当”,凝聚起团结一致、克难攻坚的强大合力。要以实绩用干部,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作者单位: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