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推进“智慧+韧性”市政管理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的着力点
当前形势下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前形势下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徐 可

为应对新冠肺炎冲击所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消费政策,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都在增长,但是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消费政策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应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的形势,尽快调整我市消费政策的侧重点,统筹经济恢复与疫情防控,以高质量消费带动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国家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我省也出台了《关于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的若干意见》。2021年初,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2年3月《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提出要推动消费产业聚集化发展,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建设国际化旅游景区,促进中高端消费集聚。然而,从目前我市消费政策的调控工具来看,其主要手段还是采用财政资金支撑的补贴政策,这对于促进消费需求规模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考虑到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趋势,尤其是在财政压力趋紧状况下,当前迫切需要将“刺激消费”转向“消费治理”,也即将消费政策的重心转向治理消费环境、引导消费模式、培育新型消费等方面。

一、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1.消费政策贯通性不强。当前我市“万人助万企”、各项纾困解难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纷纷出台,但最终指向应围绕企业产品开展“去库存”的帮扶活动。应针对消费热点和关键点,尽快制定配套措施,形成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贯通性政策。

2.消费政策协同性不足。我市各部门的“促销费”政策常常各行其是。目前应利用“五一”小长假,针对广场空间、绿地公园和大型场馆的闲置状况和客流走向进行调研并分类施策,将“夜间经济”与“地摊经济”结合起来,布局一些休闲消费、文化消费、餐饮消费、购物消费、娱乐消费等不同特色模块,形成“小单元”“多样化”“有特色”“分层次”的消费模式,对这些问题,目前还缺少统一规划与协调。

3.综合施策的能力不高。新冠疫情将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性,因此消费政策应着眼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转型的趋势,将营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对外开放政策、促进消费政策相互融合起来,形成政策合力。

4.农村消费政策不到位。近年来,我市消费政策始终侧重于有购买力的城市消费,如何启动郑州都市圈周边农村消费潜能,不能仅仅依靠“乡村旅游”和“扶贫消费”,而是要让传统农村地区的群众生活习惯有所改观,培育内生性发展动力,只有让农民过上“体面生活”,才能够真正刺激农村消费。

5.消费保障政策不精准。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做好保障消费的精准配套政策。

二、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1.消费政策应协同发力。应以“地摊经济”“夜间经济”为抓手,制订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如应根据城市广场绿地规划摊位,根据不同时段设计日常百货、文化用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等不同模块。总结与推广河南艺术中心围绕文艺演出打造“夜间经济”的经验,在绿地、公园、广场和其他水域夜间亮化工程谋划“夜间经济”活动。

2.促进消费券管理立法。消费券对刺激消费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应研究其他城市消费券政策的经验,调研我省各地消费券使用情况,出台我市消费券的管理办法和精细化策略。如针对我市周边旅游景区,设计记名记时消费券,促进“熟人组团”与错峰出行,也有利于疫情防控;设计“团购累计折扣”消费券,以实现“拼多多”效应。

3.借助当前“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零售商业和实体店的实际困难。要利用行业商会的集体谈判力量,降低网络平台对中小商户的业务抽成比例;对全市房产使用税征收情况进行调查,动员房东降低商户房租费用;规范行业秩序,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针对当前能源价格上涨形势,协调商业用电与工业用电,采取配额与指标管理的措施,尽力维护企业正常开工与商户开门。

4.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应将我市“周边游”“湿地游”和民宿经济作为疏解防疫压力的配套举措,鼓励单位家庭和驴友组团不改变行程码的短途游和郊区游。鼓励租赁经济、共享经济、团购经济等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对快销行业如保健品、化妆品、酒类等,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产品投诉处置,促进网络消费。

5.促进“老字号”转型。培育我市老字号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重点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运营和营销,鼓励老字号直播带货,引导新媒体推广、宣传自主品牌。支持老字号与电商平台、第三方技术供应方开展合作,推动线下店铺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帮助老字号借助“非遗”传承,培育其产品竞争力。

6.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健康养生需求,提前布局养老消费,前瞻式的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开展养老医护专业培训,以精细化养老与医护服务刺激社会需求。推进医疗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中老年群体的日常体检、慢性病康养、老龄医护美容、牙齿保健等健康消费。组织“广场舞”“健步走”等老龄人口的群体活动,培育中老年体育消费的群众性市场。

7.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进口消费。以跨境电商促进我省消费品的进口,以域外商品的新奇性激发“时尚消费”。依托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的政策优势和“中大门”的窗口优势,打造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和“免税店”“直营店”。针对外贸出口困难企业,进行“出口转内销”帮扶。对外缔结友好城市,促进友好城市之间的“对等开放”“对等签证”“对口旅游”等新型消费。

8.填平农村消费低地,将农村消费与扶贫攻坚长效机制有效衔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与农户对口消费扶贫活动,直接实现农副产品进单位、进社区。加快布局我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仓储,提高农户集体谈判与议价能力,促进城乡供需对接。利用电商促进农产品流通,培育都市周边村镇的“周边游”“农家乐”“田园综合体”“认领养殖”等新型体验式消费。

9.以精细化服务刺激个性化服务,推动传统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应学习日本精细化服务的理念与经验,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质量与水平。借鉴“月嫂中心”的成功案例,围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促进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以高质量服务刺激社会需求。

10.以“人性化城市治理”鼓励消费。在城市规划与市场监督管理上,要以民生性的日常消费为重,预留“流动摊贩”“小商小贩”“菜场”“超市”的空间。应修订我市《物业管理办法》,通过精细化治理来规范和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利用家门口的便利条件,推广接送中小学生等委托代理服务和家政服务,培育“家门口经济圈”。

11.应深入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构建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的“中原大市场”。以“政府服务”引导与提升“社区服务”“公共服务”以及传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2.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周边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郑州周边市场的冷链仓储中心、快件仓储中心、分拨中心、转运中心、配送站等基础设施布局。构建闭环物流大通道,以此抵御疫情对消费供应链的冲击。

(作者系郑州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