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卜算子·自嘲(书法) 马俊明
觅心嵩山坳
新密赋
树叶不仰望星空
家住太行(国画) 郑 微
《烟生》:触摸人生隐痛 探究灵魂秘境
下庙地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何弘 尚伟民 著

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纯麻籽的“麻籽豆腐”,还是满族人的“两掺” 豆腐,均能以炒、炖、蒸等烹调方法制作多种美食,既可做主料,也可做辅料、调料,与鸡蛋、蘑菇、白菜、酸菜、豆角等搭配风味尤佳。麻籽香味独特,有入口不忘的神奇效果,还可用来蒸蛋羹或配菜做馅食用。

用麻仁泥做糕点馅,也是一种不错的吃法。在西藏,也有人做糌粑时掺入大麻籽。

麻籽也是我国很多地区的零食,生吃、炒熟均可。至今,在云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一些农村地区,仍保留着嗑大麻籽的习惯。

大麻籽还是很好的油料,含油量在 30% 以上。实践证明,食用大量的大麻油会出现头昏、嗜睡等类似于中毒的现象,所以大麻油多用于工业。不过,少量食用麻油,并不会中毒,反而有排毒养颜、疏通血管等功效。

三国时期吴普的《本草》对大麻籽带壳而食有毒做过记述。

《黄帝内经》则认为“五谷为养。麻、麦、稷、黍、豆,以配肝、心、脾、肺、肾”。

“五谷”之麻曾是古人的主食,现在尽管在食品中还会时不时露一下面,但毋庸讳言,它离粮食却是越来越远了。

小麦不小

今天,中国北方人的主食主要是白面制作的各种食物,包括花样繁多的面条、馒头、包子等。“白面”特指小麦磨制的面粉,今天人们日日食用,早已习以为常,但在不是很久的以前,人们常用“吃的是细米白面”形容生活的美好。其实,“白面”不只在中国,在世界很多国家, 比如以牛奶、面包为主的西方,都是人们的主食。因此,小麦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2019年6月11日上午,笔者再次来到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县、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麦收已过,滑县180多万亩小麦收成如何呢?

采访的第一站,我们选在了万古镇。这是一个拥有9.8万亩耕地、4.14万人口的大镇,拥有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镇、畜牧产业化先进单位、安阳市畜牧亿元镇、农业特色乡镇等多项荣誉,畜牧养殖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万古镇2019年播种小麦9万余亩,其中优质小麦有6万亩。闻名全县的滑县焕永种植农业合作社,就在该镇杜庄村。

说起2019年的小麦产量,杜庄村村委会主任、焕永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欣喜地说:“今年又是好年景,合作社的2000多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1200斤,高产地块一亩能达到1400斤。”

滑县小麦2019年又是大丰收,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81.2万亩,平均亩产515.5公斤,总产93.4万吨,刷新了多年来小麦单产、总产纪录。滑县小麦产量在河南一直位居第一。河南小麦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都稳坐全国产量第一把交椅。而我国小麦产量在全球的产量排行榜上也长期名列榜首。

世界小麦产量排在前四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和俄罗斯。这四个国家的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45%。

小麦是全球粮食中的“老大”,占了四个“世界之最”,即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消费量最大,没有之一。小麦也是主要的口粮、商品粮和战略储备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核心地位。根据专业机构统计,目前全球小麦种植面积超过220万公顷,年产量7.3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三成。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小麦2018年总产量1.28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7%。在我国,小麦非常重要,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粮食作物的 22% 左右和 20%以上。

我国也是小麦消费量最大的国家,2018年度消费量达1.25亿吨,占世界小麦消费总量7.381亿吨的16.94%。

小麦面粉制作的食物可谓数不胜数。以我国为例,罗列出来的家常面食即长篇累牍:馒头、花卷、包子、烧麦、烙饼、烧饼、火烧、馕、油条、菜角、壮馍、饺子、面条、挂面等等。据说以做面著称的山西人,面食能做出 280 多种花样。工业化加工的面食,也是食品的主流,饼干、面包、馍片、方便面、速冻水饺、甜面酱等在超市的货架上占据了食品的大片江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志军认为,世界主要的古代文明都与小麦有关。在来到中国之前,小麦从西亚出发,先是传播到邻近的非洲,滋养了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此后又传至印度河流域,培育出古印度文明,而小麦的起源地本身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诞生地。

小麦起源于西亚的“新月沃土”地带。“新月沃土”也称“肥沃月弯”, 指的是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包括黎凡特、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即现在的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和黎巴嫩部分地区、叙利亚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东南部、埃及东北部。

这片地带呈弧形狭长之状,犹如一弯新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将其命名为“新月沃土”。他在 1906 年所出版的《埃及的古代记录》中,最早使用了这个诗意的学术名词,此后这个名词便成为这一肥沃地带的美丽昵称和专指。

“新月沃土”上主要有三条河流: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其中,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即“两河流域”,像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

现代小麦的一粒种子可以分蘖 3—4 株,一穗可结约 45 颗籽粒,我国小麦单产已经高达每亩 500 公斤以上。小麦长成现在的样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野生小麦进化成一粒小麦(一株小麦只结一颗籽粒),经过人工培育成为二粒小麦;二粒小麦再次和粗山羊草植株(伊朗高原当地原生植物)杂交,进化成六倍体小麦;六倍体小麦经过优化成为现代小麦。

关于小麦栽培情况,史料记载:

公元前 7000 —前 6000 年,今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区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已广泛栽培;公元前6000 —前5000 年,在希腊和西班牙已广泛栽培;公元前5000 —前4000 年,在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已广泛栽培;公元前 4000年,在埃及已广泛栽培;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已广泛栽培;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中国广泛栽培。

以上资料说明,公元前3000年之前,古代的欧、亚、非三大洲基本都已经开始种植小麦了。

到了15 世纪至17 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到了南、北美洲;18 世纪,小麦传到了大洋洲。

专家普遍认为,小麦在中国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的,随后传入了邻邦朝鲜和隔海相望的日本。

小麦传入我国大致有以下线路:一是欧亚草原快速通道及长城沿线, 二是沙漠绿洲通道(后来的丝绸之路),三是青藏高原边缘地带至内陆, 四是印度等南亚线路。

专家推测,小麦有可能是通过以上一条或者多条线路传入中国的。

5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