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郑州打造国家
先进制造业高地对策分析
做好“两个谋划”“五个坚持”
推进郑州提质进位高质量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郑州乡村振兴的“四个维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打造国家
先进制造业高地对策分析

宫银峰

一、新阶段制造业发展挑战和机遇

由于历史基础等原因,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端材料及元器件、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及自动控制单元等尖端产业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产业链条存在明显“卡脖子”环节,对于抵御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政治风险存在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国家产业链安全,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高端制造产业链在国内的闭环链接,立足于高端产业链在国内形成内循环并建立技术优势促进国际产业链大循环。必须全面优化产业链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增强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国际竞争能力。区域发展要抢抓我国产业强链补链的历史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全面促进高端科技研发,吸引高端原材料及设备生产等强链补链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链式集聚、规模化发展,培育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动力源,有效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二、郑州制造业发展分析

从工业统计数据来看,郑州市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2.5%,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5.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2%,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7.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3.9%。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6.3%。主要工业产品有升有降,其中移动通信手机13548.9万台,比上年下降35.2%;汽车46.3万辆,下降23.8%;新能源汽车3.86万辆,下降28.7%;铝材543.9万吨,增长24.2%;钢材168.8万吨,下降8.6%;速冻食品129.1万吨,增长10.8%;耐火材料制品445.8万吨,下降4.6%;服装0.2亿件,增长7.8%;水泥1558.9万吨,增长8.3%;卷烟793.8亿支,增长0.6%;电力电缆39.8万千米,下降2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2%,利税总额增长1.8%,利润总额增长5.1%,产销率达到99.7%。

从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长指数看,2020年在克服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累计增加值持续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68.6%。其中行业增长前五位的分别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1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2.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2.6%,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2.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4.1%。行业下降后五位的分别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下降28.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20.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19.2%,家具制造业下降15.1%,汽车制造业下降13.1%。行业五年平均增长前五位的分别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4.5%,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1%,医药制造业增长11.8%。行业五年平均下降前五位的分别是: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18.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14.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下降8.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1%,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1%。

根据郑州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按照分行业增加值对经济规模的贡献率来看,近几年郑州工业支柱产业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等。随着工业结构的持续转型和升级,传统工业的煤、电、铝、建材等产业的支柱地位逐渐后移;而代表先进制造业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逐渐成为工业支柱产业并且地位不断提升。还有许多传统支柱产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等,通过连续不断的技术迭代升级实际上也已经转化为先进制造业。

从2020年郑州市制造业增长前五位行业,以及制造业五年平均增长前五位行业来看,郑州市工业转型升级的三条主线更加清晰可见:一是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且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郑州相关产业的区域优势;二是工业增长五年平均最快的行业总体上全部是先进制造业,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制造强市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三是若干年内郑州必将迎来工业支柱产业全面实现先进制造业替代,即实现由传统工业城市向先进制造业城市的历史性转变。加速成长的战略支柱产业将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加速形成的新五大支柱产业按照既有发展态势将可能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郑州工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成效虽然非常明显,但是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产业链高端演进的趋势却并非十分突出,即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长期以来其主要产品也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中后端、而向高附加值的前端和高端延伸步伐缓慢。国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郑州具备一定规模的仅有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少数产业链的少数生产环节能够纳入。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汽车制造等产业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从产业链最前端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设计,到芯片制造材料及设备、显示屏、光通信设备制造,以及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核心、精密零部件制造等,几乎涵盖全部市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郑州产业链式发展的龙头带动、关联产业相互拉动作用还远未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未来区域内延伸产业链条优势突出。

三、对策建议

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国际化交通枢纽和制造业城市,必须持续放大“枢纽+开放”优势,着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工程,培育产业链高级化发展生态,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实现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

(一)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强链补链工程。稳定富士康整机产能,促进华为、小米、传音、欧珀 (OPPO)等国内知名智能终端企业落户郑州并向高端化发展,着力构建基础和应用软件研发、核心零组件制造等高端产业链,力争在具有一定基础的摄像模组、屏组件、电池、模具、核心材料等重点配套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支持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延伸拓展,进一步强化链主企业的产业链集聚带动功能。支持仪器、仪表等智能终端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促进基于传感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向基础研发、芯片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等全产业链发展。

(二)实施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工程。依托整车产业规模优势,着力在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车桥、轮胎、轮毂、刹车片、减震器、车灯、车窗玻璃等汽车主要零部件制造链条上积极布局,培育若干区域品牌。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促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充电桩等上游制造环节规模化发展。支持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优先布局汽车安全、北斗导航、车身控制等专用电子设备及元器件的研发设计和产品制造,发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加快形成关联产业集聚。

(三)实施战略性支柱产业链式发展规划。近年来郑州制造业加速成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应及早制定实施战略性支柱产业链式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支持和链式招商等措施,在战略性链主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布局基础研发、基础材料、电子芯片及核心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上同时发力,为提升郑州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奠定基础。

(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驱动战略。核心技术驱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要加快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型,创新政策向技术创新政策倾斜,形成政策资源配置的指向由特定产业逐渐转向特定技术创新。着力构建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创新驱动战略,辅之以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大力促进基础和重大科技创新,并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整合行业全产业链、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五)培育产业链高级化发展生态。支持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EDA等工业基础软件产业,促进算法、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创新,带动5G、AI、云计算、智能汽车等产业高级化发展,构建产业链高级化发展的技术生态。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有效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高级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六)构建高水平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按照平等保护、对等保护的原则,全面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加大对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平台。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确保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与竞争政策相协调,构建有效有序的技术市场竞争新格局。

(作者系郑州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社科院常务副院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