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玉琴 从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到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再到2022年《“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应急管理层面逐渐落实为“智慧应急”建设,“到2035年,国家将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结合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以案促改”的契机,以“智慧应急”推进郑州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应对突发事件挑战,打造安全宜居的城市空间,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十四五”规划中的“智慧应急” 2月16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政策发布例行吹风会上,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唐琮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智慧应急大数据工程,完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和社会动员等功能;推动应急管理专用网、电子政务外网和外部互联网融合试点,构建“智慧应急大脑”。2月24日,《河南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智慧应急建设项目。从国家、省“十四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智慧应急”有几个特点: 第一,更要求物防技防人防的融合实战应用。从智慧应急体系的构成来说,物理感知层、技术模型开发、数据资源体系、综合应用层等都实现了物防、技防与人防的融合,贯穿了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风险隐患调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事后恢复与灾后重建等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第二,更侧重科学决策、扁平化指挥调度。精准科学决策、实时调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应急指挥平台搭建后,大数据可以通过条块协同、扁平化运作,从预警、决策到执行均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第三,更强调科技赋能。应急装备研发、算法模型、专业研究理论和科技创新是“智慧应急”建设的基础,各大运营商和互联网创新公司都在进军“智慧应急”领域,通过科技赋能,理顺应急指挥体系、信息报送协同系统,压实应急管理责任等。 二、他山之石的“智慧应急” 国内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城市,当属深圳,深圳的“智慧应急”有几大亮点: 第一,纵横贯联、数据共享的应急平台。1+11+N的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11实现了市、区纵向联通,N则将横向行业数据接入,目前已有百余个子系统。在应急大平台上实现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 第二,应急预案数字化。去年底,深圳进行了一次大鹏湾油库汽油泄漏事故的数字化应急模拟演练,系统分析后定性为一起危险化学品事故,就依据已经实现数字化的《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库,启动一键分发功能,将指挥架构图、各成员单位任务指令、工作手册、风险提示、类似案例等信息发送给不同层级的负责人终端,保证了指挥到位、各条块看得懂职责、执行方案立即可用等效果。 第三,算法模型的专业化、定制化。条块结合中,条的专业能力是其强项,在预警阶段,业务部门的信息研判非常重要,所以深圳将“N”交给各责任单位自行建设,术业专攻,数据调用并入“1”总系统,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团队协作。 第四,深度学习能力。“智慧应急”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实战中的辅助应用,更体现在自我迭代的能力,随着更多实战数据的纳入、案例库的建设,算法模型不断修正,科学指导性更强。例如城市防汛,随着每年汛期数据的不断更新输入,预警指标将得到科学修正,更加接近深圳汛期实际,同时,算法模型也会调整汛期江河涨跌水位的预估动态,实现精准管理。 三、郑州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第一,应急管理平台尚不成熟,缺乏整体系统思维。2018年大部制改革后,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在郑州市层面,应急局“搭平台”工作尚未完全理顺,信息、预案、设备、人员捉襟见肘,纵横贯联、指挥协同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需加快建设进度,用前瞻、系统思维将其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 第二,多渠道综合预警能力弱。风险认知与评估是及时预警和精准响应的前提,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二是灾害可能的损害程度。以“7·20”为例,虽然极端暴雨的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的职责,但整个城市的防汛应急却牵涉众多职能部门,连降大雨后,城管、水利、交通等部门的风险底图都会呈现异常,如果各业务“条”上基于自身深入调查后的风险底图、算法模型能提高预警精准性,多渠道综合预警,众多“条”上预警信息汇总后,“块”上的决策就会更具科学性。 第三,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急预案不够。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电源、通信设备等物理终端,而暴雨对电器设备的破坏力很强,如果选址规划时缺乏底线思维,备用电源、备用通信等信息化应急预案又准备不足,一旦机房设备被大雨浸泡,信息化根基无存,因此,科技建设也需备有预案。 四、抓住“智慧应急”建设机遇,推进郑州应急管理现代化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发布后,各类科技公司都在瞄准“智慧应急”发力,结合其他城市和重大项目智慧建设的经验,郑州以“智慧应急”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数字模型基础上的定制研发。智慧应急,必然结合一城一地一行业的实际,例如防汛抗旱类自然灾害的风险防控模块,城市地形地貌、水系构成、城市所在区域水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等资料必然是个性化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的风险底图底数也是量身定做的,水动力风险模型也是专业知识与数学算法的精准推演。所以,智慧应急大脑只能是条块各职能业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地完成自身智慧应急体系建设,然后由应急管理局牵头搭平台,数据并网、资源共享,在应急局层面再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研判模型的应用开发,同时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外网实现权责一致的数据开源权限设置。 第二,平战结合,节约型建设。不管是数字化预案管理还是日常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都强调应急管理的常态实战演练,将“智慧应急”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最小成本实现应急管理效能的日常检验、平战结合。在建设过程中,应以使用单位的日常工作需求为导向进行开发建设,由专业团队深耕,除了技术模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体系、懂业务、懂流程、懂场景,以日常工作与应急准备为依托,提高“智慧应急”体系的使用效率,加大数据收集量,实现智慧应急平时能管用,战时更应急。 第三,将底线思维贯穿“智慧应急”建设,以防为主,关口前移。“智慧应急”是物防、技防、人防的融合,人的担当作为、专业与经验既是物防技防布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智慧应急”发挥效能的重要因素。应有底线思维、以防为主的风险防控理念,要关口前移,重视物理层面的数字感知系统、研判层面的信息报送体制和会商研判机制、预警发布机制、决策辅助功能等,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和回溯,提高预警发布的精准性,缩短响应时间,更快地应对、处置风险。 第四,赋能基层一线。应急管理中,基层一线是应急处突的现场,我国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制,要求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将应急管理重心下移,但基层一线在处置权限、可调用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强化责任的同时,必须向基层一线倾斜,权限、技术、资源等全方位赋能。例如依托“智慧应急”建设,例如推动数据向基层服务部门回流,形成数据上下流通的循环体系,为基层的前期处置和快速执行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呈送、分发、反馈,减少基层工作负担,实现辖区“一张网”全时感知、“一张图”全面监控, “一键指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等。 “智慧应急”是国家高屋建瓴的超前规划,也是应急行业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智慧应急”构思、推进郑州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将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安全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