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全力打造“双新”郑州样本
最美的遇见 更好的我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
全力打造“双新”郑州样本
强能力 锻作风 优服务 促发展
建设高质量美好教育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 师生共同学习成长
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的课堂充满智慧与活力

栏目记者 周 娟

编者按:能力作风建设关键在行动。郑州市教育局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为目标,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立足实战,精准发力,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走深走实。

《郑州教育》特别推出“强能力 锻作风 优服务 促发展 建设高质量美好教育”专题报道,展现郑州教育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步步躬身前行的奋进姿态。

普通高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遵循新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的“双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共融,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想信念、过硬本领、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这正是郑州教育的价值追求。

郑州市共有普通高中134所,在校生22.6万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3所,省级示范校和创建校14所。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我市勇当探路者,科学制定“双新”建设工作三年规划,构建“1、2、3、4、5”实施模式,全域协同推进,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评价改革、教研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全力打造“双新”郑州样本。

落实一个路径

自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郑州市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研系统,形成了“道德课堂”“评价育人”等理念。作为国家“双新”示范区,我市通过高站位、布全局的顶层设计,坚持“升级改造+创新发展+有序推进”的思路,制定了“双新”建设工作三年规划,既满足国家育人方式改革的需要,又满足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符合郑州美好教育发展实际的需要。

我市“双新”工作通过行动研究、有效探索,建构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螺旋上升式发展路径,确保了理论和实践的“双战双赢”。

而“5·22行动体系”的构建,更是充分彰显了“郑州方案”。“5·22行动体系”,即聚焦5大核心任务,高质量制定区域课程规划;建立支持学生选课走班的管理系统;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样态;建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评价-研习-培训一体化”教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22项专项行动举措。“5·22行动体系”的构建,不仅明确了我市“双新”实施的推进路径,而且也指明了具体操作办法,为形成郑州经验、发挥郑州示范引领作用的最终目标奠定了基础。

聚焦两个提升

“双新”中的“新”,除了指“新课程、新教材”外,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习真实发生,不断打造育人改革的郑州样本。

我市各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培育一批“双新”下的新型教育名师。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把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双新”工作的第一要务,培训兼顾理论引领与实践提升,使老师们在环环相扣中,逐步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认识,提升系统深入研究、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班主任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背景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则组织学科教师深入研讨,全员研修,明晰了“双新”实施的方向,外赴取经,与外地名校共研“双新”,组织9个学科60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程领导力高级研修,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作为“三新”,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种子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做专家型教师,做创新型教师。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依托“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叶小耀校长工作室”“河南省张建涛名班主任工作室”“郑州市杰出教师曹青美术工作室”“郑州市杰出教师张宏英语工作室”“郑州47 中名师工作室”等五室联动,持续发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队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专业化、立体化的培训,为教师再成长再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同时,各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创建五育教育学习环境、树立五育并举典型、整合五育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沉浸式课程,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服务学生发展的郑州特色育人体系。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形成高一开课方案,为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方向,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借力“双新”先行示范区——湖南省教科院专家命制评价试题,协办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教学地理学科展示活动和“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双新”实施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促进作用;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着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建构三大平台

为确保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郑州市教育局整体层面搭建三个平台,为学校层面的有效实施做好支撑。

搭建教研平台,做好智力支撑。依托教研部门系统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研习-培训一体化”教研机制;依托课程指导中心,指导各学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依托“郑州市校本课程建设奖评审活动”,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规划实施方案;依托学科作业设计“四级工作坊”,对作业设计进行规划指导。

升级“学在郑州”平台,强化资源供给。完善“学在郑州”智慧教育平台的组织架构,开设“双新”建设专栏,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大家分享“郑州智慧”,提供“郑州支持”。

完善监测平台,发挥引领作用。不断丰富“郑州市学业评价分析报告系统”内涵,进一步完善实施近10年的郑州市“高中增值评价”项目,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纳入“高中增值评价”分析系统中,逐渐丰富和建构了“学生发展指标系统”“学校影响指标系统”,引导各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实施四大行动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多年的区域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我市借助四大专项行动,确保“双新”建设落实落地落细。

以“学”为先,筑牢理论基础。我市未雨绸缪,先后分层次、分类别、分学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教育管理人员的通识培训、教研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高中教师学科培训以及“全员网络研修”。培训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的解读与实施策略,聚焦核心素养,着眼真实情境,为全市“双新”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全面助力教育理念的转变。

以“做”为实,打造精品课程。进入全面行动阶段以来,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和专家“下沉”到各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研读课标、深入分析教材、打磨教学设计,有效践行新课程理念及深度教学的设计思想,打造了14个学科的156节“精品课程”,其中,58节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为一线教师理解“双新”,有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范例。

以“研”促改,确保稳健推进。实践过程中,我市不断总结经验,梳理问题与困惑,开展了大交流、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大练兵等活动,形成了“双新”建设关键问题库和解决策略。依托省级课题申报,聚焦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课堂教学、教研机制等关键内容,确立9项研究课题,以项目研究促问题解决,助力“双新”稳健推进。

以“展”为机,体现“郑州示范”。郑州市教研室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三所国家级示范校,相继开展“双新”实施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交流活动;与首批国家级示范区——北京市海淀区合作,开展了系列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梳理“典型经验”,探索“关键问题”的解决措施,被中国教研网评为“2021年最受欢迎十大专题”,在做好交流提升的同时,也体现了“郑州示范”。

关注五维变化

“双新”工作扎实推进的过程中,郑州教育系统持续关注五个维度的变化,形成了大量可借鉴、可推广的建设成果。

学生变“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大发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先进学习理念和方式正成为常态。

教师变“新”。教师从关注“教”到更多地关注“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

课堂变“新”。200多项基于深度学习、有效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理念的新型课堂样态纷纷呈现。

机制变“新”。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模型、“评价-研习-培训一体化”教研机制等一系列新方法、新机制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

生态变“新”。学校管理从分数管理转向素质管理,从成绩管理转向文化管理,从学科管理转向课程管理,良好的学校育人生态逐渐形成。

继往开来谋新篇,我市将继续以目标为导向,高效推进“双新”工作,以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转型的郑州实践,促进郑州美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