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暑期外出师生开学前 至少提前7天返回
名师点评“双减”后首次中考试卷
整治银基商圈违停 交警采取柔性执法
“感谢你们风雨无阻的一路相伴”
6条夏季旅游精品线路发布
多家水厂满负荷运转
持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师点评“双减”后首次中考试卷
■有效服务政策落地 ■引导学生回归课堂

2022年中招,是“双减”政策发布后全省首次中招考试。今年中招试卷难度如何?能给学子们未来学习成长带来什么启示?6月23日,省会多所中学各学科一线名师围绕中招试卷展开分析、提出建议。

【语文】 试题整体难度适度下降

针对中招语文试卷,河南省实验中学时玮芬表示,整体难度有所下降,语文试题守正创新,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切实引导教学,有效服务“双减”,有助于引导教师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回归课堂。

具体来说,整套语文试卷材料丰富全面,内容浅显易懂,学生没有阅读障碍,这为学生认真读题、深入思考、规范表达留下足够的时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语文试题内容范围和考查目标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试题内容紧密关联教材,试题材料呼应教材。例如,选用的课外文言文语段是游记,而教材中有现代文游记单元、文言文游记名篇,学生阅读和答题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教师郑美玲表示,今年语文试卷作文围绕“声音”设置了两道题,文体要求明确,重视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注重考查学生理性思考与思辨能力。其中,命题作文“留在心底的声音”意在让学生围绕“心底的声音”在叙事中呈现自己的成长经历,写真事,抒真情;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在当前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并发出正确的声音。

【历史】 题型、题量、难度整体保持平稳

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教师曹艳鹤说,今年中招,历史试卷整体平稳,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试卷围绕历史学科的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展开,体现了“双减”背景下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曹艳鹤认为,今年历史试题覆盖面广,依托基础知识,分值分布均衡合理,突出主干知识。试题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选取相关史料,进行情境创设,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等学科思维和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试题丰富考查形式,科学规范,设问有梯度,表述方式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认知历史、从不同视角追溯人类不同阶段的文明成果,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的责任感。

【化学】基础试题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针对中招化学试题,郑州外国语中学教师李霞表示,试卷体现了“双减”政策导向,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考查。

李霞说,今年的化学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背景材料新颖,时代感强,试题注重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试题中涉及的“食材或食品中富含的蛋白质”“酸雨的防治”“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化肥”“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闻到花香”和“壶盖被顶开”“熟石灰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等等,这些试题情境均来源于真实的生产、生活或科研实际,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总体来说,化学试题注重基础性,知识覆盖全面,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在保证总体区分度的前提下,基础试题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引导师生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回归教材,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广度,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

【物理】降难提质注重基础

郑州外国语中学教师王亚莉表示,今年中考物理坚持“降难提质,守正创新”的命题思路,引导教学回归本质,助力推进“双减”落地。

王亚莉说,今年试题突出基础性,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许多试题均源于教材实例和课堂教学过程,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并以崭新的视角赋予了新的考查内涵。例如第4题的水瓶琴,第15题平面镜中成像,第20题检验台面是否水平的操作方法均是教材习题的改编。命题进一步引导教师未来教学中要注重夯实基础,挖掘教材中各栏目的潜能,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帮助学生实现对基本概念、规律的建构,同时纠正片面追求所谓的新题、难题的旧习,避免误入题海的歧途,真正体现“双减”政策的落地。

郑州市第八中学教师高虹燕认为,今年物理试卷保证试题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如第6题对物质属性的比较及应用,答案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选择最熟悉的物质属性作答,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第21题以“节约一度电”主题活动为情境设计问题,通过写出一条节约用电的建议,提高了节能意识,践行低碳生活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独立思考,提高思辨与创新的能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张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