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碑帖之美
登鹳雀楼(书法) 李秀奇
丰硕的玉米
听雨看心
《晒娃请三思》:数字时代的儿童隐私保护
丰收(国画) 何彦萍
母爱如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母爱如棉

♣ 王 剑

岳母今年77岁。除了皱纹、白发之外,似乎看不到衰老。

岳母出身贫寒之家,姊妹六个,她排行老大。从小没少吃苦,天生就知道体贴人。在邻村上学时,她从家里背点粗面干粮,到饭点盛一碗热汤泡泡,凑凑合合就是一顿饭。学校每月奖励三块钱助学金,她舍不得花,星期天就称几斤盐巴带回家。遇着伙房改善生活,她舍不得吃,买一份给奶奶带回家。一回家,就帮大人干活。割草、拾柴火、放羊,啥都干。村里人看见就夸:“这闺女德行好,将来谁寻住她谁有福!”

岳母嫁给岳父,是从一个贫寒跳进另一个贫寒里。那时,岳母初中刚辍学,正准备参加县里的赤脚医生培训,前途已露曙光。忽听消息,未来的婆婆因病去世。别人都劝她悔婚,岳母却偏不。“咱不坏那良心!”忆起过去,岳母平和得很,“既然老天爷这么安排了,那就承受吧!”

岳父是个民办教师,天天在学校里忙。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便都落在岳母肩上。别看她身材瘦小,但性子倔,干活总是一副拼命的架势。在澧河边的田垄上,别人锄地,她也锄地;别人拉车,她也拉车。那时候是按劳动量记工分,而工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口粮的多少。岳母走路一阵风,手脚都透着麻利。早晨起来,她先把稀饭熬上,然后洒扫庭院,把墙外的菜都浇一遍。然后,喊儿女们起来吃饭、上学。岳母吃饭快,嘴一抹,就到地里去了。她肩上扛着农具,臂弯里挎着草篮。地里忙完,赶紧回家烧锅燎灶。晚上,纺花织布、裁衣做鞋。昏暗的煤油灯光,静静地剪下岳母忙碌的身影。她是什么时候睡的呢,怕只有月亮知道了。第二天,她照旧风风火火地去上工。村里人都说她像一头小毛驴,她也不恼,知道这是在夸她哩。岳母这一辈子,最在意别人的评价,就像鸟儿爱惜身上的羽毛一样。

长期拼命地劳作,最终让岳母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躺在病床上,她叮嘱床边服侍她的几个儿女:不管家里多么困难,一定要把书念下去。在让子女读书的问题上,她从来立场坚定。全村人家,能坚持这么做的,怕只有岳母了。

我大学毕业落户小城,遇到了才貌俱佳的妻子。在我和妻子的婚事上,岳母坚持把繁文缛节都省了,说一个外乡人,在外生活不容易,不能难为人家。添儿子时,又是岳母跑前跑后帮着照料。沏奶粉、洗尿布、嘘寒问暖,忙得脚不沾地。儿子小时候身体瓤,岳母心疼外孙,整宿睡不了一个安稳觉。平日里,岳母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她几乎不拾闲儿,见活儿就干,没活儿也要寻活儿干。擦擦这儿,抹抹那儿。让她歇一会儿,她不歇。让她吃点水果,她不吃。她就像一只勤快的蚂蚁,没时间抬头看天,辛苦了70年也没养成蚁王的习性。岳母的手很巧,擀面条、包馄饨、蒸菜蟒,样样在行。我们每天下班回到家,马上就能吃上岳母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我常常想,这个世界上,一个寻常人家的幸福最多也就这个样子吧?

我和妻子都有自己的小爱好。妻子喜欢写小楷,我喜欢写文章,两人一坐就是老半天。我俩一伏案,岳母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们。看得时间久了,就叫我们一声,然后说:“别坐太久了,小心落毛病!”遇着变天的时候,她一再叮咛要加衣服。仿佛在她眼里,我们还是没长大的孩子。

作为农村老太太,岳母一点儿也不保守。妻子教她玩微信、刷抖音,她一学就会,麻溜得很。学了微信,她就四处打听,把旮旮旯旯的亲戚都加为好友。然后,隔三岔五地打电话,关心关心这个,问候问候那个,恨不得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一万份,都送给别人。

岳母名叫棉花,一个朴实而温暖的名字。“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棉花的脾性,像极了岳母的为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