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面善与面恶
嵩峰有约(国画) 乔 云
蚯 蚓
美味的蒸菜
《忧患》:重现北宋内政与外交的风云变幻
荷韵清华(国画) 王学俊
响亮的耳光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蚯 蚓

♣ 潘新日

天怄热的时候,蚯蚓迷了路,在柏油路上被汽车碾压成一条红杠,极像在柏油路上贴了个创可贴。

蚯蚓是陆生环节动物,不管天南地北,山川陆地,城市乡村都随处可见,它被人们称作泥土的“清道夫”“地龙”,可让泥土蓬松,能改善泥土品质,一直受到农人的青睐和爱护。

我们那里把蚯蚓唤作“曲蟮”,大概是它除了没有眼睛,和黄鳝有点像的缘故。夜晚乘凉,老人们便摇着蒲扇,给我们讲蚯蚓借眼睛的故事。据说,蚯蚓开始是有眼睛的,有一天,螃蟹因为要去相亲,便向蚯蚓借眼睛,蚯蚓和螃蟹是好朋友,老朋友开口,蚯蚓不好拒绝,就把眼睛借给了螃蟹,谁知道螃蟹借走眼睛后就赖着不还了,于是,每到夜晚蚯蚓就一直叫着,要螃蟹还眼睛,螃蟹就是不还。别说,看看螃蟹的眼睛,还真有点像是另外安上去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也在教育我们要养成有借有还的习惯,决不能贪图便宜,只借不还,遭人唾骂。

我经常陪大人翻地,一铁锨下去,定会翻出几条乱滚乱翻的红蚯蚓,要是不小心把它们挖成两截,它翻腾得就会更厉害,看着都疼。这个时候,觅食的小鸡会赶过来,一口叼走正在翻滚的红蚯蚓,美美地享受一顿美食。耕田多了,就知道,越是肥沃的土地,蚯蚓就越多;越是贫瘠的土地,蚯蚓就越少,土地也越板结。

雨季总是有小雨迷蒙温婉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泛着薄薄的轻雾,此时是钓鱼的最好时机,在后园里砍根竹竿,拿根大针在灯火上一燎,用老虎钳弯成鱼钩,麦麸子皮用水一和,团成团扔到水里,再挖几条红蚯蚓串一条在针上,就可以钓鱼了。

蚯蚓是最好的诱饵,针穿了它的全身,它疼痛难忍,拼命地在水里挣扎,鱼儿路过,看见正在挣扎的蚯蚓,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去。等它感到疼,往下一沉,我们就顺势往上一提,鱼就带出水面,在鱼钩上扑腾着。

懂得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夏天的蚯蚓就是活的天气预报,闷热难耐之时,蚯蚓爬出泥土,在道路上一拱一拱地爬着,这时候,人们就知道,天要下雨了。

连天的雨不停地下着,在荒草地里滋生了一片片黑色的地衣,它可是就饭的好菜,地菜皮炒鸡蛋不知道馋坏了多少个好吃的孩子,好在地里长,每年都可以吃得到。

拣地菜皮要防着茅草尖扎脚,一不小心钻心的疼就会顺着神经爬到嘴边,歪着脚看有没有流血,不过,拣多了,就有了经验,也知道哪里有茅草了。

这样的天气,地皮菜就是蚯蚓的伞。很多时候,几乎所有大点的地皮菜下面,都会藏着一条红蚯蚓,它们躲在下面避雨,听虫鸣,欣赏绿草新发出的嫩芽。可不能一块拣进框里,不然,很难把它从众多的地皮菜里择出来。即便这样,也会有小一点的蚯蚓漏网,被眼睛“不利朗”的人放过,不小心和地皮菜一块炒了,那就麻烦了,菜全倒掉不说,还浪费很多东西。不是说蚯蚓有毒,关键是饭菜里出现蚯蚓,特别的膈应人。

时常听说有人专门吃蚯蚓,而且还要掏钱买着吃,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就吃而言,蚯蚓也不是不能吃,当需要必须吃它时,它就金贵了。中医里,蚯蚓化身地龙,有清热、止喘、通络等功效,被临床广泛运用,救治了成千上万的人。在病魔面前,它已成药,给人以健康和快乐。

蚯蚓,就在我们脚下,它遁入泥土,更多的时候,是在为人类造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