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非药物能医俗 家近云山亦养年(书法) 罗 鸣
风雪蔡州
偶遇面瓜
敬畏自然
版纳印象(国画) 何彦萍
《谈心》: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
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何弘 尚伟民 著

处于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份,也并非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供给有余。自足之外尚有盈余的仅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也是近年来仅有的粮食净调出省(区)。目前东北地区粮食外调量已占到了全国的60%以上。除了上述5个省(区),其余的8个主产省份粮食仅仅能实现自身平衡。

缺粮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省份。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福建、青海、海南成为最缺粮的8个省市,其中上海自给率不到13%。全国第一缺粮大省是广东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2%,约1/3的居民口粮、大部分的饲料及工业用粮均需要从省外调入,每年从省外净购入粮食约2800万吨,占到“北粮南运”的五成以上。浙江是第二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只有36%,每年的粮食缺口达1300万吨,优质粳稻及玉米等粮源主要从东北调入。福建是全国第三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为36%,每年粮食调入量在1200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从东北三省调入。除此之外的其他省份,大多数也是供求失衡,需求比重大于甚至远大于产出比重。

为了支持“北粮南运”,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交通方面,“北粮南运”大通道建设成绩斐然,铁路专用线全面开花,公路、水路建设快速发展。2012年12月1日,中国首条跨越高寒地区的高铁——哈大线投入运行,“北粮南运”的运力新增5000万吨以上,为不断走俏的东北粮食打开一个大通道。

2016年12月,国家出台政策,东北三省之外的其他28个省份到东北地区采购粳稻和玉米,运回本省销售、加工或转为储备的,财政给予每吨140元一次性费用补贴。政策出台的当月,铁路外运粮食就达33亿斤,比上年同月增长一倍以上。

由“南粮北调”格局到“北粮南运”,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呈现由南往北的发展新趋势。尤其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和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种植面积的大规模扩大,无疑会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同时,在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下,黑土地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大的回馈。

从“戈壁荒漠”到“绿洲良田”

2020年4月1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了2019年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各项数据:总人口324.84万人,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10个、建制镇37个。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077.33万亩,其中,粮食面积346万亩,棉花面积1303.16万亩,油料面积103.02万亩,甜菜面积26.84万亩,蔬菜(含菜用瓜)面积90.72万亩,园林水果面积207.6万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068.81万亩,比上年增长2.3%。其中,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694.16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产量230.48万吨,占新疆1527万吨的15.1%;棉花产量202.8万吨,占全区的 40.54%、全国的 34.42%;油料产量 26.2万吨,占全区产量的39.45%;甜菜产量 148.33万吨,占全区产量的33.3%;蔬菜产量417.19万吨。水果产量 425.29万吨,其中,红枣200.33万吨, 葡萄84.53万吨,香梨38.8万吨,苹果68.72万吨。全年核桃产量4.74万吨。年内牲畜出栏949.54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9.18万吨,禽蛋产量14.22万吨,牛奶产量77.57万吨。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3%,棉花机采率达到82%。全年新建及改扩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畜禽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79%。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4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6个。

数据表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新疆建设兵团在粮棉油生产、畜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在新疆占据重要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

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地形地貌多样,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概括为“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 把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两部分,塔里木盆地在南疆,准噶尔盆地在北疆。人们习惯上还把哈密、吐鲁番盆地称为东疆。因南北距离达1555公里,所以南、北疆风光差异很大。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

形成了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 气候干燥。尤其在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特别大,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民谚。

在全区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我国最大的两个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两个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使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常年干旱,在巨大蒸发量和狂风的肆虐下,盆地边缘的地区地表硬结成盐碱地,沙漠化也逐步加剧。

千百年来,生活在新疆的人们都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历代王朝对这片土地的治理也从未间断过。公元前60年,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因为这里地处边疆, 地域辽阔,又是多民族聚居,须长期驻扎大批军队稳定局势。但驻军多了, 粮食和其他供给又会产生困难,于是“屯田”就应运而生。

我国历史上有“百里不运草,千里不运粮”的说法。古代生产力、生产工具落后,运输主要以人、畜为主,部队戍守边疆如果靠从内地运送粮食、蔬菜,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政府带来巨大的负担。于是,国家开始采取屯垦措施,即屯兵边境,开荒种地,也就是屯田种粮,目的在于戍边。屯垦一般是有组织地驻扎或移民种粮,而军队或田卒屯田往往被称为“屯垦戍边”,多是有期限的。由军转民,或招民、遣民屯田种粮,是长期或永久的,则被称为“移民实边”。

屯垦有军屯、民屯、犯屯、商屯,到清代,还有旗屯、回屯等。从汉代开始屯垦,之后历代均坚持实施,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汉唐时期主要是军屯,到了清康熙年间,实行军屯和民屯并举,以军屯带动民屯。没有民屯,军屯会发生困难;没有军屯,民屯根本站不住脚。

唐代从630年到791年在西域屯田,时间长达161年,规模也比较大,最多时可供养官兵10万以上。元朝也在西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 仅在伊犁河北岸一地,就有“甘州新附军千人屯田”。到了明朝,在西域的驻军仅限于东疆哈密,没有屯田的具体记载。进入清代,新疆屯田又兴盛起来,除了26个垦区外还开创了官营畜牧业。1716年,清军在东疆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三处实行军屯,在其后的195年间,屯垦范围不断扩大,东起哈密以东,西到喀什噶尔,南抵和田的昆仑山北麓, 北到额尔齐斯河以北的阿尔泰,人数最多时达到12.67万人,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地区的发展。

“屯田兴,新疆宁;屯田废,新疆乱”。自汉唐起,“屯田定西域” 成为历代政权统一新疆、巩固边防的一项基本国策。历史证明,大规模屯田,西域就安定,丝绸之路就畅通,新疆就统一在祖国的大家庭中; 屯田废除,西域就会发生分裂,动乱不安,丝绸之路也会被阻断。屯垦解决了军粮问题,减轻了国家财政和当地民众的负担,也使先进的生产力传入新疆,促进了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戍边为屯垦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2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